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显著标志和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三大优良作风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2.
哲学如何面向现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它必须以自己的特殊方式面向现实,才能实现哲学自身的发展并发挥哲学变革现实的独特作用。哲学面向的现实不是各种实例的总和,而是各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哲学不是以解释世界为目的而面向整个世界,而是以改变世界为旨趣而面向各个时代。哲学以反驳实践的方式而实现自身的改变世界的目的,并以自我批判的方式而实现自身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形成发展历程中,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探索中占有突出地位。延安时期,毛泽东主要从功能维度、方法维度、实践维度三个维度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了发力性探索。目前,在反对“四风”的新形势下,认真研究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探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个探索维度,对“四风”问题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就研究方法问题有一明显的观点分歧。马克思对于具体研究方法有着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每当他提出一个观点、提出一项判断,立即就其前提、局限给以揭示和披露。恩格斯相较而言,不如马克思审慎,而有普遍化、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学说的显著特色之一.儒家学说对道德修养的目的、要领与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提出了一些比较深刻的见解,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毛泽东的自我批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如果就其思想渊源来说,也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特别是儒家道德修养论的扬弃.  相似文献   
6.
行政公开制度的内涵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必须向相对人及社会公开其与行使行政职权有关的事项。实行行政公开利于公民知情权的保护和实现,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是建设廉洁政府的需要,是顺应加入WTO后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开的观念尚未被社会接受、公开的范围不确定、公开不规范、公开与否属行政自由裁量而不接受司法审查等。针对这种情况,要从观念、制度和立法层面入手,采取正确应对措施,建构中国特色的行政公开体系。  相似文献   
7.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鲜明品质,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反映,也是党章对党员素质的基本要求。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使党员产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增进团结,抵御侵蚀,是党性锻炼不可缺少的思想武器。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坚持原则性、客观性、艺术性,做到与人为善、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8.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法。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先进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保持纯洁健康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是一种德性的修养理论,更是一种哲学的方法论,其提出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一是意见两重性的制约,二是认识非至上性的呼唤,三是主观能动性合理发挥的要求,四是理想人格培养的驱使。  相似文献   
10.
论解决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的"批评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保证党员先进性教育质量的有力武器。“批评难”已成为保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质量的一大障碍。深刻剖析“批评难”的现状及原因,从自我做起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努力提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