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在社会理论意义上,以“劳动”作为“实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历史选择和基本看法。生活世界理论和生存—实践论开始意识到其中的矛盾张力,但仍致力于弥合。而认识论意义上把“实践”解释为反教条的经验累积论在中国也根深蒂固。着重强调人与人关系(而非原来的人与自然关系)并凸现自由、伦理、人文、审美等价值维度的“实践”日益受到重视。但从人人关系维度看,“实践”内含的各种张力、矛盾、复杂、多元、异质等都凸现出来,使实践智慧论和实践自悖谬论成为日益受关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统一、知—信—行的统一开始受到反思,而实践和生存的内在反讽性或许更凸现了哲学实践观的复杂内涵,以及区分不同层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后现代思潮对“总体性”这个辩证法范畴进行的猛烈批判 ,从外推角度进行一种辩护 ,不失为一种新的解决问题思路。从这一角度看来 ,现代制度的进步能在特定范围内克服自悖谬性 ,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就做不到了。在现代制度中 ,自悖谬、令人难受的东西常常是被外推到远处 ,越出“观察”之外。自悖谬和那些人们不愿看到的东西就常常存在于更大、更远的“总体”之中。在这个意义上 ,消解一切总体、拒斥一切宏大叙事 ,不但难以做到 ,而且恰恰迎合了现代性的内在需求 ,因而在意识形态上是现代性的同谋。总体思维方式必须拯救 ,不能抛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