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熊伟先生用"在"而不用"存在"来翻译Sein,表明了他认为"存在"这个译名有问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存在"确实无法表达关于语法和语言方面的考虑,更无法翻译海德格尔举的例子。熊先生的工作揭示了"存在"不是一个合适的译名,同时也暴露出"在"这个译名的一些问题,比如它也不能清晰地表示关于语法和语言的考虑,它无法在例子的翻译中贯彻始终,因为它不是系词,无法与Sein本身的系词意义相对应。如果以"是"来修正"在",则可以消除以上问题,从而达到对Sein及其相关概念更好的理解。熊先生的工作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它并非仅限于关于海德格尔的研究,对于与being相关的研究而言,它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翊 《学术探索》2012,(10):25-29
华勒斯坦预测:2025—2050年,我们将见证现行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终结、自由主义的终结以及美国霸权的终结。它们在相近的时间段里占据统治地位,也会在相近的时间段里相继灭亡。其中新世界体系的建设是最值得关注的。华勒斯坦认为取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会是社会主义世界体系,但是并不是先行的社会主义,对此,他做了有限的展望,但要清楚地知道"对岸"的情况却是不可能的,因为2025—2050年会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混沌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