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6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94篇
管理学   42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0篇
人口学   234篇
丛书文集   902篇
理论方法论   715篇
综合类   5785篇
社会学   698篇
统计学   19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548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还是科学行为主义理论,都是把主权国家抽象成一个统一的国际关系行为体。这一行为主体有一致的利益,也自然要有一致的对外政策目标和手段。在20世纪,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这一概念抽象是非常准确的。但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概念抽象逐渐与国际关系的现实相违背。一方面,国家综合实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具体领域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很多国家,包括超级大国在内,其对外政策的主要阻力可能不是所谓的竞争对手,而是其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这导致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从假设到概念和推理层面,都已经无法解释和预测今天的世界,而权力小博弈理论可以为认识多元复杂互动博弈时代的国际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政府、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关注的债转股问题,基于债务协商谈判思想,建立部分债务股权互换模型,计算公司证券价格,探讨了债转股对公司价值、破产概率、破产损失成本和资本结构的影响,给出了银行等债权人愿意债转股的充分条件。结果表明:在事先破产清算协议贷款下,事后全部债转股总能提高公司股权价值,但并不一定能提高债券价值。只有其协商谈判能力满足一定条件,公司债权人才愿意事后选择债转股,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次,在公司股东协商谈判能力的一定范围内,部分债转股能提高公司价值,其最优转股债息比例随着公司资产风险的增大而增加。再次,债转股能降低公司破产风险和破产损失成本,但同时也提高了债券风险溢价。最后,随着股东谈判能力增强,最优协商转股债务比例、杠杆率都减少,而债券风险溢价增大。本文所得结果对我国政府、企业和银行如何实施债转股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 studies have explained institutional change as resulting from critical junctures that interrupt long periods of stability or from endogenous, incremental evolution. Building on these theories, discursive institutionalists have focused on the roles of agency, ideas and discourse as explainers of change. Combining these approach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Finland’s decision in 2014 to transf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basic social assistance from municipalities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nstitutional change can be both abrupt and evolutionary. Due to sudden, exceptional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the decision in question was made quickly and under pressure, circumventing possible veto players. However, it was possible only because of the incremental, endogenous change that had occurred in the way in which social assistance was administered at the municipal level. It enabled a change in political discourse, which erode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ideational frames that policy actors had previously utilised to reject the centralised model.  相似文献   
4.
Anyone trying to be a citizen has to pass through a set of practices trying to be a stat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ome of the ways testing practices calibrate citizens, and in doing so, perform “the stat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ree forms of citizenship testing, which it considers exemplary forms of “state work,” and which all, in various ways, concern “migration.” First, the constitution of a “border crossing,” which requires an identity test configured by deceptibility. Second, the Dutch asylum process, in which “being gay” can, in certain cases, be reason for being granted asylum, but where “being gay” is also the outcome of an examination organized by suspicion. And third, the Dutch measurement of immigrants’ “integration,” which is comprised of a testing process in which such factishes as “being a member of society” and “being modern” surface. Citizenship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s accrued and (re)configured along a migration trajectory that takes shape as a testing concours, meaning that subjects become citizens along a trajectory of testing practices. In contributing both to work on states and citizenship, and to work on testing, this paper thus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itizenship testing as state work, where “state work is the term for that kind of labor that most knows itself as comparison, equivalency, and exchange in the social realm” (Harney, 2002, pp. 10–11). Throughout the testing practices discussed here, comparison, equivalency, and exchange figure prominently as the practical achievements of crafting states and citizens.  相似文献   
5.
讨论线偏振光入射 ,其电矢量与入射面有夹角 (该夹角称线偏振光的振动方位角 )时 ,反射光与折射光的偏振态 ,以及在全反射条件下 ,反射光的偏振态和获得圆偏振光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重庆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现状、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以及国内外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重庆(?)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九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通过建立教育投资模型,训练投资模型及流动投资模型,指出了正规教育投资,在职培训投资,迁移与流动投资对人力资本收入能力的影响。经分析表明,个人的人力资本现时存量与个人的未来收入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经济比例过大 ,非公有制经济比例过小是山西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它对山西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适度压缩国有经济比例 ,是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对已有公司治理理论评述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和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两个方面,论述说明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将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主体。提出谈判控制理论,以资本剥夺程度的强弱作为衡量谈判控制力大小的依据。对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无论是谁侵蚀谁的利益都必须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应以两者是否在谈判控制的平等合约内建立作为判断是否侵权的标准;认为判断控制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应该是专有性大小。提出分类治理的理念,得出对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把国有经济作为实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可以说是我国作为发展市场经济时间不长的社会主义国家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国有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既可以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根本制度优势 ,实现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导作用 ,又可以满足我国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定宏观调控需要。因此 ,把国有经济作为调控手段 ,通过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