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14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23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修订培养目标、拓宽培养途径、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培养当今社会急缺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问题作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才队伍评价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日益规模化和市场化,高校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将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因此,对人才队伍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模糊数学建模的方法对高校人才队伍评价进行研究,可以对人才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需要出发建构创新的课程体系,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现课程综合化,树立全面发展的、开放的、职业化的人才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能够在相对固定的技术领域适应各种变化和竞争的创新人才.文章从课堂教学的现状谈起,指出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人才测评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界定人才概念;其次分析了影响人才素质高低的要素;再次分析了目前人才测评方法的缺陷;最后提出新的人才测评方法——模糊决策测评法,并通过例证分析说明其可行性,为企业选聘人才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对舟山市外向型企业人才调研的基础上,就我国加入WTO后,根据舟山实际情况,探讨研究本市企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开发与培养的问题,并对担负语言培训任务的浙江海洋学院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改革意见,以求该专业毕业生尽快适应今后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人才成长、培养和使用的环境是否和谐,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转化,直接决定人才成长的速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人才使用的价值。人才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量交换体,人才在其中能够与人才群体、人才组织、人才社会各生态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至形成综合的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生态系统,最终促使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有效提升人才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进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培养具有综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化教育水平的新型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用科学发展观把握教学,以人为本,更新教学观念,充实教学内容,遵循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律,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执行教学大纲,培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创新型人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实践,艰苦创业,追求真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