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75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湾陶瓷艺术品类繁盛,在实用功能中蕴涵着石湾陶瓷艺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在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中再现着石湾陶瓷艺术对生活的解读;在各类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中表达着石湾陶瓷艺术的价值判断和对日常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通过扩展基础加筋风积砂地基的室内模型上拔试验 ,研究了不同试验方案的加筋土体在极限上拔承载力 ,并提出了加筋风积砂土体的上拔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棉花垛》、《永远有多远》、《秀色》、《安德列的晚上》、《树下》等对人的“存在”的发现和追问,试图寻找这位女性作家作品里的某些欠缺,而对其作品所展示的艺术表现力和概括力也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世俗人生的表现是文学传统中不容置疑的存在 ,然而 ,共和国成立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 ,只因激进话语的霸主地位而被强权扫地出门 ,消失于文学地平线。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 ,随着文学多元格局的逐渐形成 ,对普通百姓世俗生存境遇的书写已经成为了几代中国作家 ,特别是年轻作家群表达世界的重要方式 ,成为了文坛颇具争议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简策同帛书、写本抄本刻版同活字印刷图书,相互共存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数字图书要一统天下,仍需同印刷型图书共存很长时间。数字图书馆会把因特网和传统图书馆的优点扩展到最大限度,把两者的缺点缩减到最低限度。做到:文献信息量最大,使用又最为方便。  相似文献   
6.
回顾信息概念的研究和探索历程,信息最著名的概念经历了从最初的熵和负熵的理论,到之后的差异说、形式说和状态说,从类反映说到意义和符号,再到计算信息和量子信息的学说,等等。虽然在这些理论中可以不同程度地看到客观信息的影子,但是只有中国信息哲学中的“间接存在”概念将客观信息世界予以了最清晰的揭示。早在40多年前,中国信息哲学就指出:“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后来,中国信息哲学又根据自己提出的信息形态分类理论,把“认识和实践主体对信息的主观把握和创造”也明确地纳入到关于信息本质的扩展性规定之中。近年来,中国信息哲学的最新发展,把存在、非存在,演化和时间,物质、信息和意识等纳入了信息哲学研究的统一框架,进而增加了对信息本质探讨的“物质世界与非存在世界的指向者”的新维度。由于在存在论层面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中国信息哲学提出的间接存在论学说对人类哲学作出了全方位的独创贡献。  相似文献   
7.
米兰·昆德拉以独特的诗性语言为读者构建出一个关于“存在”的小说世界。从昆德拉的小说创作与诗学入手,能发现其小说中具有“政治乌托邦”“情欲乌托邦”与“宗教乌托邦”等图景,它们都一致地指向同一主题:人的存在。因此本质上属于探究人类生存可能性的“存在乌托邦”。其笔下的现代“乌托邦”继承了乌托邦传统中的批判精神,具体体现为对极权主义政治的反讽、对“小说消亡论”的反击以及对欧洲现代性危机的思考。通过对“媚俗”的批判与对“幽默”的推崇,昆德拉小说中的现代“乌托邦”实现了对以往文学作品中形象稍显单薄、美学意蕴不足的“乌托邦”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8.
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4-200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实际控制人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实际控制人通过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同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同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和采用金字塔控制方式同现金股利显著负相关。而且,与通过非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相比,通过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对现金股利的影响更加显著,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和控制方式为金字塔时发放的现金股利更多。  相似文献   
9.
李胜楠 《管理学报》2011,8(3):464-470
主要研究不同终极控制人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数量和期限结构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以揭示股东-债权人代理冲突和银行贷款作为治理机制在公司投资方面所带来的综合后果。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与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短期贷款比长期贷款对投资扩张的约束力更大;无论是国家终极控制还是非国家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短期贷款对投资扩张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但是在国家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长期贷款对决策者产生了更大的过度投资激励;中央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短期贷款发挥了约束作用,长期贷款作用并不明显;地方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短期贷款的约束作用不显著,但是其长期贷款产生了明显的过度投资激励。  相似文献   
10.
终极控制人、金字塔控制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运国  吴小云 《管理学报》2009,6(12):1661-1669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7年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终极控制人的股权属性、金字塔控制结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3个维度对上市公司纵向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掏空”的总程度最小,地方政府和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掏空”的总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政府控制的控股股东更多地通过生产性经营来“掏空”上市公司,自然人控制的股东则更多地通过非经营性方式来“掏空”上市公司;自然人对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层级越多,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大,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越严重;在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金字塔控制层级越少,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越严重,控制权和现金流权有分离的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没有分离的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