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70篇
  免费   2255篇
  国内免费   768篇
管理学   8670篇
劳动科学   867篇
民族学   2172篇
人才学   2650篇
人口学   433篇
丛书文集   21422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5177篇
综合类   57693篇
社会学   12157篇
统计学   1651篇
  2024年   441篇
  2023年   1726篇
  2022年   2190篇
  2021年   2435篇
  2020年   2481篇
  2019年   2003篇
  2018年   933篇
  2017年   1590篇
  2016年   1909篇
  2015年   3222篇
  2014年   8429篇
  2013年   6230篇
  2012年   6972篇
  2011年   9683篇
  2010年   10145篇
  2009年   9786篇
  2008年   9300篇
  2007年   6472篇
  2006年   5250篇
  2005年   4253篇
  2004年   3959篇
  2003年   3345篇
  2002年   2821篇
  2001年   2521篇
  2000年   1850篇
  1999年   952篇
  1998年   518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林楠 《生存》2020,(3):0108-0108
能力水平是在长期的、反复地进行阅读听写训练中逐步提高的,能力水平是在长期的、反复地进行阅读听写训练中逐步提高的,训练不仅要求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还须及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行为习惯,这就是进行语言文字阅读训练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5.
历史书写中的“最炫流行风”在今天的文化市场上大行其道——用拆解、谐谑、碎片化、戏拟等方式拉平历史的深度,以“傲慢与偏见”来充抵叙述历史的自信,也经由这种时尚化的叙述使历史以“轻松一刻”的形式实现消费欲望的满足.刘保昌的《楚武王》则疏离“流行前线”,以史料为据,正本清源,守正而出新,为历史“正名”,以彰显历史意识、历史理性的写作姿态,以坚持文学之理想力量的叙事激情,以有文化承担的叙事态度显示出对当代历史小说叙事品格与尊严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当代认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知识是一种认知成就,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智识德性)需要对知识的获取做出必要的贡献。这种"知识的荣膺观"为德性认识论所采纳,有助于克服盖梯尔问题所引发的认知运气难题,但在处理证言知识时却遭遇困难。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反运气德性认识论",重新审视认知能力的作用与排除认知运气的关系,使得德性认识论能够在容纳证言知识的同时克服认知运气难题。  相似文献   
7.
8.
《系年》作为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的第二辑,为战国之际的历史文献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系年》中虚词"焉"字的用法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其"焉始"形式已经在此文献中被作为固定格式使用;"焉+动词"的形式同样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特色。"焉"字在楚系文字中不同的书写形式以及较为特别的语法用例,与传世文献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对"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的理解千差万别,这既有词语训释上的原因,也源于理论认知方面的差异。经由辩证诸种注释歧义,并结合《天论》篇政治哲学的文本性质,可以看到此句所蕴含的理论问题:其一,荀子区分了"天"(自然之天)与"道"(礼义之道),并分立了二者在达致合理的政治秩序上的价值。其二,就政治体系而言,政治秩序的达致需要政治角色履行相应的政治职能。荀子所理解的"官人"与"圣人"在政治职能上有本质差异,一者在"守天"(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另一在"守道"(持守、遵循礼义之道)。辨明"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一句的意涵,有助于深入理解《天论》篇的理论主旨与义理脉络。在《天论》篇中,"自为(圣人)守道"是"明于天人之分"的必然要求,也是"制天命而用之"的根本前提。在荀子看来,只有"道"才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天"只是治理天下的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