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13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465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养成边读边思考、读后动笔写一写的习惯,只有这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有更多收获,更大进步。本栏目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投稿邮箱见目录页,邮件请注明“读写练”。本栏目不提供答案,希望同学们自主完成。读短文。加拿大的荒漠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白大角羊。  相似文献   
2.
作为Bel Canto声乐体系的萌芽期,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声乐艺术在宗教与世俗二元文化的作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宗教文化中的声乐现象以服务宗教仪式为宗旨,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中心,围绕对圣咏的修饰和扩展,逐步体现着作品体裁、表演形式以及歌唱技术的全面复杂化趋势。而世俗文化中的声乐现象在充分展示世俗文化特征的同时,又无法避免地接受强大宗教文化的浸染。二者在对立与并存中共同推动着Bel Canto声乐艺术的系统化构建,为Bel Canto声乐体系的主体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如果将信仰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会发现对于信仰自身而言,其超越性是必然的;但是,对于处在具体境遇之中的人而言,信仰的这种超越本身就带着世俗的气息.因为人首先是需要维持生命的活物,信仰在最初正是要给人以继续存活的胆量,而当人开始为自己的本性担忧的时候,信仰又为人提供一种更高的标准以提升对于自我的认识.于是,从生存的困境到精神的绝境,信仰往往是人的希望的一种寄托.而在最深刻的层面上,信仰是用绝望中的希望在世俗中建构起一种超越的秩序.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重视世俗生活和人的现实享乐,把对财富的拥有看作享受的根本基础,驱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为近代科学精神的塑造奠定了实践基础。人文主义唤起了人们探求人自身和客观世界的奥秘,用理性的眼光观察世俗的社会生活,用求证试验的方法验证真理。人文主义否认权威;追求知识,捍卫真理,从而塑造了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霜枫 《女性天地》2005,(4):32-34
当“全职太太”逐渐被中国人接受的时候,更加挑战世俗观念的“全职老公”也出现了。一份调查显示,当问及“经济条件允许时,您是否可以放弃工作回归家庭”时,京、沪、穗三市共有41.3%的被调查居民表示赞成,52.6%表示不赞成,6%不置可否。而有意思的是,有四成男性表示可以回归家庭,仅比女性低2.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男人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不再是什么稀奇事。而这种现象,除了男性的意愿之外,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源于女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年轻女性在琐事上的依赖心理。  相似文献   
6.
阿蓉 《女性天地》2005,(9):46-47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本社地址见目录页,请在信封注明“为人父母”。电子邮箱:dashanhxs@hotmail.com去年儿子过10周岁生日那天,请了好几位班上的同学来聚会,气氛很热闹。我注意到了一个叫赵涛的孩子,他的个子比儿子略高一点。理平头,挺能闹的,但静静坐着时,那双大眼睛里有着一种与年纪不大相称的抑郁。看我注意赵涛,儿子悄悄告诉我,赵涛的父母离婚了,他现在跟着父亲、“阿姨“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7.
吕洞宾是传说中的神仙,但其诗歌却含有丰富的世俗意义,既是文人心态的折射,也是大众心理的体现。其诗作中的道德观念,尤其与俗世相通。即使看似超越现实的诗作,也是人们对本体生命关怀的写照。特别是吕洞宾诗中的剑仙形象,乃是人间矛盾冲突的倒影。  相似文献   
8.
世俗人生的表现是文学传统中不容置疑的存在 ,然而 ,共和国成立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 ,只因激进话语的霸主地位而被强权扫地出门 ,消失于文学地平线。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 ,随着文学多元格局的逐渐形成 ,对普通百姓世俗生存境遇的书写已经成为了几代中国作家 ,特别是年轻作家群表达世界的重要方式 ,成为了文坛颇具争议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谁家有女初养成>,是一部荡气回肠、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它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潘巧巧沦为杀人犯的过程.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少女潘巧巧命运相关的人物,他们或温情脉脉极富爱心,或十恶不赦愚昧至极.他们共同造就或目睹了潘巧巧的悲惨命运,但同时,他们也在完成着各自的悲剧人生.作品以精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感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代世俗画,揭示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面对城市的喧嚣与动荡,王安忆以一颗平常的心,真切地书写市民阶层的苦与乐、悲与哀。在多元化文学大潮的冲撞下,她坚决地抵制了媚俗化,敏感而诚挚地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体验。对于城市世俗生活,王安忆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作为一名女作家,王安忆的小说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女性的知觉与意识,女性在作家的文本中有着突出的份额,而且往往成为王安忆城市叙述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