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惊湖(1913—1974),原名世德,学名澄,笔名公冶短,别名周徽,别号半伦、半半生。河北省临西县大十二里村人(原行政区划为山东省临清县)。世代书香,天资聪慧,早入书道,临帖无数,废笔成冢,用纸以车计。十几岁为乡党张自忠父亲作祝寿长联,诗书双绝,艺惊四座。稍大沿河游历,南下江浙,北上京卫,广求名师,曾在北京、山东报馆任职,解放后回乡任教。其书法造诣颇深。丰子恺赞道:"用笔酣畅,内敛外拓,极具创意,近60年无此手笔。"  相似文献   
2.
3.
丰子恺与鲁迅 1939年3月,丰子恺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聘,便辞别桂林师范,赴宜山浙江大学任艺术指导。由于遇连日大雨,船车不能如期而至,他便利用这段时间画起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连环漫画来。  相似文献   
4.
5.
6.
李立敏 《天府新论》2022,(5):150-159
《车厢社会》是论及丰子恺散文创作时无法绕过的一篇。该文虽从乘客感受起笔,落脚处却为作者对社会转型期世道人心的幽微洞察。因此,本文从乘客的个体心态演化、火车所反映的时代症候与“车厢社会”概念的多样化解释空间三条路径分别切入,进行不同角度的跨学科文本细读。本文认为,这一文本既展现出一位火车乘客的心态演化史,也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火车日益嵌入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时代现象。此外,因其内部的复杂结构与形式上的高度概括性,“车厢社会”这一语词也有成为分析性概念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善于从琐屑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掘题材,通过细碎的生活表达耐人寻味的人生意味是丰子恺散文的重要特点。本文从佛家思想、传统艺术对丰子恺的熏染和影响探究丰子恺关注细碎的思想根源,并简要分析丰子恺善于发现细碎事物本身的意蕴,善于通过对细节的忠实描绘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诗趣、情调、思绪、感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撰写的《梵高生活》一书,为梵高37年世间生活的年表记叙.丰子恺认为梵高是不单为艺术家或技术家的“人”,要读懂他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在丰子恺看来艺术注重主观表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切的关系,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他称梵高为“太阳的恋人”,称在太阳下作画的梵高为“以火向火”.  相似文献   
9.
管继平 《社区》2013,(29):18-18
丰子恺的书法,大小参差错落,欹正相问,线条生涩凝练、行笔节奏变幻、气息生动自然。丰子恺晚年的书法得益于西晋书法家索靖的《月仪帖》,用笔雄浑沉着,如同“箭头钉入坚石似的”。释文:  相似文献   
10.
养鼻之道     
许松华 《社区》2011,(35):13-13
读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二炉香》,一看见题目就喜欢上了。沉香,让冷漠高傲的张爱玲多出几分高贵、几分亲切。后来读丰子恺,才知道他更喜欢焚香:“眼睛看不到篆缕,鼻子闻不到香气,我的笔就提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