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40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416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1167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为多数学者所讨论研究,然而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老年人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评价如何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呢?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依然十分匮乏。本研究基于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安庆市城乡数据(2015),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从老年人的婚姻、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自评健康三个角度,分析其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是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最容易混淆的两种罪过,本文对这两种罪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对两者的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对矛盾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明朝丘濬于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完成《大学衍义补》。200年后,黄宗羲作《明夷待访录》,此书被中国政治思想的研究者看作是极具创造性的超越其时代的著作。但是与丘濬相比较,黄宗羲的思想只是更为激烈一些,而丘濬的思想表述则较为平和,二者的相似性仍是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5.
按照主观违法论而加以建构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有别于按客观违法论建构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主观违法论强调有责之违法,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客观的危害行为、刑事责任能力都是违法的构成要素,这种因人而异的违法观不能很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从主观违法论立场出发,我们不可能从构成要件其中一个方面单独地判断违法性是否存在,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将犯罪构成要件定位于反映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事实特征,因此,犯罪构成只反映定罪结论,不反映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立意辩驳,否认了“客观真理论”,阐述了真理的主观本性,指明了唯物主义主观真理说与唯心主义主观真理说的分野。  相似文献   
7.
从美学本体来看,当代美学的逻辑演进是沿着自然本体论(客观物质说)→意识本体论(主观意识说)→历史(实践)本体论(客观社会说)这一历史顺序发展的。实践美学的崛起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对前此美学学派的扬弃。  相似文献   
8.
居港权系列案件(本文选取吴嘉玲案、陈锦雅案和庄丰源案三个案件为分析材料)透显出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与香港法院在基本法解释上的冲突值得深思。法律解释体制的差异、释法方法的不同和释法者主观面向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冲突的解决不仅需要完善相应的基本法规范,使两种法律解释体制实现更好的衔接和结合,还需要加强两地宪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杜凯 《江汉论坛》2007,42(2):118-120
自我思想道德建设是个体发展和完善自己主观世界的思想道德活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或原则.作为相对独立的思想道德活动,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自己的运动发展规律,也因之具有独特的研究论域.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的学科依据、结构、过程和效益等是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论域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10.
徐琦 《社区》2002,(21):17-18
什么样的社区是好的社区?不同的人有非常不同的观点。一个社区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好的,对于那个人却未必,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但是这不能阻碍我们努力弄清究竟什么是好的社区。美国社区研究前卫专家,《城市中的社区》的作者兰瑞·莱恩总结了好社区必须包括的必要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