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333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427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155篇
理论方法论   219篇
综合类   1769篇
社会学   533篇
统计学   4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国际法作为规范国家间交往的行为准则,它与国内法相比较在效力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影响国际法效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体现为国际政治关系、国际经济状况和公共利益等几个方面,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考察,要使国际法的效力得以真正发挥,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根本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相似文献   
7.
8.
英国法律史始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1066年“诺曼征服”虽造就了一个相对强大的王权、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法律统一,并由此而极大地改变了英国法的发展进程,但征服事件本身并未割断英国特有的法传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形成的以习惯法为主体的法律制度、多元异质的司法体制、“法律至上”的法观念均为“诺曼征服”以后英国法的发展提供了特有的法律素养和法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虔诚的信教者”。他们都相信这些圣书所记载的东西都曾经真实地发生过,因此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广布教义,让全世界的善男信女都信奉主的教诲。(犹太人是第三类人,他们不信神不信教,不觉得他们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一种秩序,秩序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已经进入人类的视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和目标的提出,将秩序与理性的渊源关系重新凸现了出来。和谐社会秩序与理性的逻辑渊源在于理性是和谐秩序的深层解;历史与现实渊源在于理性的沉睡、异化与失语是社会不和谐的深层原因;未来渊源在于人的理性精神的复苏是社会和谐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