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柏杨 《国学学刊》2023,(3):72-81+140
汉代“侍中”经历了一个不断制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层累形成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了后人书写与建构的痕迹,在细节上尚有一些不清晰之处,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汉初的“侍中”作为职事,制度化程度较低。随着皇帝侧近官僚组织的演进,“侍中”成为官名,逐渐被纳入王朝官僚行政体系,并开始形成机构,拥有秩级,是为其制度化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侍中”的性质经历了从职事到加官、再到官位的演变。以汉代“侍中”的制度化进程为例进行剖析,不仅为进一步探讨汉代所谓“中朝”“加官”问题提供了基础,亦有助于思考权力、观念与历史记忆互动中所谓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原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相似文献   
3.
人格的尊严     
陈四益 《领导文萃》2009,(15):128-131
齐王囿为大司马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囿咨事。囿设宰会,召葛旗、董艾等共论时宜。旗等白囿:“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绍推却不受。囿日:“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绍曰:“公协辅皇室,令作事可法。绍虽官卑,职备常伯,操丝比竹盖乐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为伶人之业。今逼高命,不敢苟辞,当释冠冕,袭私服。此绍之心也。”旗等不自得而退。  相似文献   
4.
两汉是后世门下省发展的滥觞,作为门下省长官的侍中顺应封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丞相与天子间的联络官到内侍近臣最后到政务秘书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侍中机构也经历了由松散的顾问组织到有固定职掌的政务秘书机构的变化,而这种发展变化主要是在东汉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王粲典定朝仪与其家世学术背景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末王粲为魏侍中,参与兴造有关礼制。其所造制度,影响及于隋唐。本文从学术史角度,考述分析王粲当典章散乱之际,负责修订重建朝廷礼仪制度的主要内容如爵制、服佩制及宫廷雅乐之制等。在此基础上深入追溯其家族汉代山阳高平王氏天人相贯的汉学背景,以阐明王粲典制度的学术渊源,由此兼而说明王粲在曹氏政权中虽居“常伯”之尊修饰礼典,但用世之志远不能真正满足的特殊思想心态。  相似文献   
6.
谢安(约公元323—389年)。字安石.被朝廷授为征西司马时已40多岁,后累升迁,官拜侍中(即宰相),又受简文帝顾命.东晋孝武帝时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拜太保。谢安神识机敏。风宇倜畅。具有团结协调同僚的雅量、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清明和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识。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加官特别发达的时期之一,侍中、散骑等官是这一时期复杂加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皇帝也常常借用侍中、散骑之服来代替王公的衮冕之服.出入禁中、参与机密与决策、进而影响朝政,是加侍中、散骑官者所享有的最为切要的政治权益.加官侍中、散骑还是这一时期官员官资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南北朝后期阶官化的浪潮之中,侍中、散骑之所以没有被完全散阶化,其作为加官所享有的诸多切实的礼遇与权益是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两汉宫廷禁省服侍人员的身份发生过“宦官化”的趋势。其中表现有:中黄门逐渐成为禁中宿卫的主要部队,黄门令在东汉后期的政变中屡次担任禁军首领,带兵逮捕外戚代表大将军;中常侍取代了侍中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并成为统辖禁省事务的总管;宦官掌管尚书机要,控制了省阅呈交章奏和传达天子诏令的工作,并担任了某些在少府之外的“九卿”职务以及各官署的令丞。宫省职务“宦官化”的原因主要是皇帝对百官与外戚的猜忌警惕,为了强化君权而削弱官僚贵族的势力。东汉后期,皇帝逐渐成为宦官集团操纵的傀儡,此时后者掌控宫省要职是实现自身扩张及巩固势力的要求,不再受君主意愿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李浩 《浙江学刊》2007,(6):89-93
史家对西汉侍中一职的研究多有所涉猎,但主要是从中朝加官的角度或者是从门下省的发展角度加以论述,往往忽略甚至否定了其作为本官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拟对西汉侍中职官进行梳理和考证,以期对西汉侍中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正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