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之前,曾有五大臣出洋考察,其中便有德国.而只有考察德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和各种宪法学说论争,才能体会到当时德国宪法文本的真意,才能抓住当时德国宪政制度的精髓,才能领略当时德国宪政中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把奥托·冯·俾斯麦看做一个政治强人,甚至是战争狂人。在各种书籍、报刊等媒体中,俾斯麦大多被定格在"铁血宰相"。只要一提到俾斯麦,就不会不想到"铁与血",想到普法战争,想到"糖面包加鞭子"。俾斯麦最为人熟知的画像也许总  相似文献   
4.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李鸿章是一个特别傲慢的人。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位专门与“洋夷”打交道的人,是大清第一个外交家。近一米八的个头、堂堂的仪表,站到外夷面前一点儿也不逊色。1896年6月27日,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乍见面时,两个人着实互相客气了一番,可是当俾斯麦说出“我听说有称阁下为‘东方俾斯麦’者”时,李鸿章当即脱口而出:“噫!我只听说过有位‘西方李鸿章’,可是阁下吗?”  相似文献   
5.
19世纪50~60年代,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加速发展势头与政治上的严重分裂局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国家统一成为德意志民族走上振兴之路的当务之急。奥托&#183;冯&#183;俾斯麦(Ottovon Bismarck,1815~1898)顺应了历史潮流,利用纵横捭阖的外交策略和“铁血”手段,统一了分崩离析的德国。  相似文献   
6.
《新学术》2007,(5)
俾斯麦在任宰相二十年间,从普法战争后德国的国际环境出发,采取自制政策,大搞均势外交,建立了大陆同盟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德国的安全与稳定,维持了欧洲均势的局面。总体上,大陆政策的推行是成功的,但其中也有不可克服的弱点  相似文献   
7.
王朝统一战争中,俾斯麦军事战略思维目标是排除奥地利,力主普鲁士武力统一德意志,军事战略思维后盾是普鲁士雄厚国家实力,军事战略思维旗帜是民族思潮觉醒,军事战略思维手段是隔离外部势力干预。  相似文献   
8.
简论德意志第二帝国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第二帝国之所以首创社会保障制度,是与当时德国良好的经济状况、复杂的阶级关系、以伦理道德为基点的社会舆论、封建社会主义深厚的历史渊源以及首相俾斯麦的个人主张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给德国带来了安定和繁荣,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一些史学家最近在整理清朝史料,这引起了德国汉学家的重视。德国史学界对李鸿章当年访问德国,以往着墨不多,现在从俾斯麦私人档案库里找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一下子成了人们无比崇拜的民族英雄,这促使他欲望的烈火熊熊燃烧。他根据自己的“身段”,定做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第一部宪法,把宰相规定为“一人(皇帝)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权独揽者。他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对议会两院低头,议会不能提出对宰相的信任或不信任的决议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