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古代内容最为宽泛的人口普查清朝:古代最为实际的人口普查经过元末战乱,明初的人口甚至没有明确数字。1370年,朱元璋为了整顿元末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户贴制度。由政府发给每户户贴,要求各户详细填写人丁的数目、姓名、年龄、与户主的关系以及该户所有的产业。登记完成后调派军队协助地方政府去核实,对隐瞒或做假的,进行严惩。户贴登记完成后由户部负责管理,各地每年上报户口增减情况,以便及时更正。清朝的户口制度发展为每三年编审  相似文献   
2.
元顺帝第三任皇后奇氏作威作福,与宫中大阉朴不花在宫廷气焰熏灼。对权力的崇拜使她力挺哈麻陷害贤相脱脱,支持太子与权臣孛罗帖木儿挑起军事斗争,密谋迫使顺帝禅位,凡此种种都造成了元末政局的动荡。袁凯在这期间创作了一些诗歌,记录或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3.
元朝末年,一大批文人学士逐渐以集体形式融入世俗社会,以风雅相尚,联诗结社,题咏唱和,讲论道义,心相孚,行相契,在结雅集、问友学、求仕进的交游活动中逐渐形成了浙东、浙西、吴中等独具品格的地域性士大夫群体。这些交游活动不仅反映了元末复杂多故的社会现实和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而且展现了元末士大夫多样的心理动向和价值选择,对元末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朝衰世之际,杨维桢、王冕、顾瑛等一批士人冲决世俗的纷扰、俗务的羁绊和礼法的规约,旷达不羁,纵情逸乐,越礼任诞,愤世嫉俗,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然、肯定自我、张扬个性的放逸之趣、风流之气和愤世之情。这种颇具群体性的狂狷精神,不仅生动再现了元末士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元末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而且构成了对传统观念和社会规范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5.
关于刘福通的结局 ,以往最常见的说法是 ,他在至正二十三年于安丰被张士诚的部将吕珍杀死了。本文列举、分析了这种说法的疑点 ,并通过对《明太祖实录》和《庚申外史》等书的比较 ,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反思 ,觉得《庚申外史》等书关于此事的记载比《明太祖实录》中的说法更为可信 ,认为刘福通与韩林儿一样 ,亦死于至正二十六年廖永忠的瓜步沉舟 ,而《明太祖实录》中的说法则系明初统治者的作伪。  相似文献   
6.
人才问题的重要性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成正比。在改革开放、重视和争夺人才的当今时代,研究点历史上的人才问题,应该说是不无鉴镜作用的。文章考察了从游僧到帝王的朱元璋是如何重视和任用各类人才以及人才们又是如何起过作用的史实,以论证人才和识才用才在历史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01-107
玉山雅集是元末著名的文人集会。先后有三十余名僧侣与会,而尤以释良琦的声名最著。释良琦不仅参与了玉山雅集的大部分活动,还经常召集文人分韵赋诗,撰写诗序,俨然为座中核心之一。释良琦的诗风清丽,诗艺高超,在逞才斗技中丝毫不亚于顾瑛等文人。同时,以释良琦为代表的僧人加入,不仅使玉山雅集具备了多元文化色彩,更体现了元末"狂禅"之风的盛况,反映了佛教世俗化进程日益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元末的讽谕文作者中,刘基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的文风未如其他多数文人那样寄情于调笑之中,而是保持着尖刻、辛辣的语言风格和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讽刺手法,与其他生活于元末的作家相比,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毫不留情的批判笔调.可以说,刘基作品的风格更近于较为传统的讽谕文,“载道”的作用很突出,与吴中文人调笑、滑稽的以文为戏手法有较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元末农民战争时期,为元王朝"死节"、"殉难"的进士达42人之多,死于安庆之难的余阙尤被推为这一类"不负科名"之士的代表.作为一位死节之士,余阙的出现,是儒家入世思想深刻影响元末士人的有力见证;作为一位色目文人,余阙的出现,又是元代少数民族文人群体彪炳于文坛的一个缩影.余阙、泰不华、萨都剌、丁鹤年等少数民族文人的出现,与元代民族融合进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园林在隐逸文化中始终是其他文化分支的基础.元代末期,园林营造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从园林意境之营造,书画收藏和园林题字诸多方面来看,书法艺术与园林亭馆之间互为映衬和烘托,其间的艺术表现反映了书法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