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平衡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之间的冲突,英美国家以"蔑视法庭罪"对妨碍和侵犯司法尊严的行为进行了规制.由于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因此"蔑视法庭罪"在两国的实践与制度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说明在同一法系的不同国家法律制度既有融合也有变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新闻报道侵犯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的特点,如何应对和防范等等。方法:通过探讨新闻报道侵犯报道对象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新闻案件。结果:在对前人的研究作出论述和总结的同时,我的研究把重点放在"保护"二字上。结论:分析为什么要限制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是非常重要的;探讨如何保护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2013,(5):16-17
从胡佛时代起,FBI就惯于利用性丑闻来向公众人物施压或者对他们进行讹诈,对长期竞争对手CIA更是不在话下。 彼得雷乌斯的桃色事件最受阴谋论者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陈振烨 《经理人》2010,(2):76-79
2009年,喜欢隐身幕后搞生物研发的尹卫东,成为了公众人物。9月4日那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他和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科兴成为全球首家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企业,尹卫东被称作甲流的终结者。这一天,距离他高调宣布研制甲流疫苗仅仅87天,他和北京科兴创造了一个疫苗快速研发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明星制造     
江南 《经营管理者》2007,(10):12-13
<正>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吴仪说,中国将禁止和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吴仪有中国政  相似文献   
6.
论博客中共同隐私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作为新兴的一种网络事物,引发了不少的法律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博客对共同隐私的侵权行为?尤其在牵涉到与公众人物有关的共同隐私时,公众的知情权又会与共同隐私产生冲突,本文对博客中共同隐私问题的探讨也分为公众人物的博客和普通人的博客这两部分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薛侃 《领导文萃》2009,(5):25-26
尽管“裸官”是否一定和贪腐有关,是否一定是个狡兔三窟的设计,不好武断地确定,但如果我们正视腐败案件频发、“裸官”外逃事件时有发生的严峻现实,就可以理解公众的疑虑情有可原。就不能不重视我们现有制度和信息公开缺失的负面影响。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涉及公众人物、公权力事件的流言之所以大有市场,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频繁出现的公众人物状告媒体的官司,笔者就媒体与明星隐私权的问题进行了浅析.分别从明星隐私权是否应该受到保护、明星与媒体之间的官司缘何不断以及如何避免官司出现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克减性似乎毋庸置疑,但对于在实践中如何操作以及适用的人群,却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欧洲人权法院的重要判例表明,公众人物理论对权利的评估过程并未有所助益。现有论点无法证成限制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是合理的。因此,法院应在某种意义上放弃公众人物理论,将注意力聚焦于利益的衡量以及对权利的侵犯程度上。据此,应该以社会关联性、认知必要性和比例相称性三个要素为过滤条件的指导原则,在不同的场景中对隐私应享有的保护强度做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侯书平 《社科纵横》2014,(11):86-90
宪政视域中,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基于公众知情权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绝不应当以牺牲其人格尊严为代价。因此,强调公众人物与普通民众的同质性,重视少数群体基本权利的保护,有利于纠正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过分限制,推动宪政秩序的建构。目前国内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理论观点大致可归纳为"特别限制说"和"一并保护说"两种。我们认为,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可以采用法律方法和逻辑方法,应当正确理解公共利益原则、实质恶意原则,同时根据具体场合衡量限制的限度,从而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问题作出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