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7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66篇
管理学   1668篇
劳动科学   86篇
民族学   157篇
人才学   248篇
人口学   103篇
丛书文集   202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561篇
综合类   4210篇
社会学   943篇
统计学   147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944篇
  2013年   809篇
  2012年   853篇
  2011年   894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738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政府积极与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方可实现“双赢”。“邻避冲突”的内涵与特征“邻避”(Not In My Backyard,NIMBY)一词起源于西方,是美国学者O’Hare在1977年最先提出的。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害怕核电站、垃圾处理站等产生的环境风险,反对设置这类公共设施,称之为“邻避设施”(李永展《邻避症候群之解析》,《都市与计划》,1997年第1期)。而因这类设施引发的抗争就演变为“邻避冲突”、“邻避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都促使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着社会活动。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很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不利于新时期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网络组织在高校学生的日常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将会影响其日常行为。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组织主要包括:社区型网络组织、群型网络组织和社交型网络组织,心态开放、自信、展现自我、重视自身成长、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心理重、注重现实利益等因素驱动着学生参与网络组织的活动,而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网络组织动因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开放式行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行政参与不仅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的工作实践,而且也在我国的立法中得到了逐步确认。然而当前在不同的行政领域中还存在着"参与充分"和"参与不足"并存的现象。仅就后者而言,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卫生、社区治理等行政领域与参加人的直接利害关系相对较弱,参加人在付出了参与成本之后难以得到直接回报。为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通过行政法律规范为参加人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参加人的选择性收益,从而吸引其积极、健康地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
6.
7.
《东岳论丛》2021,(2):142-153
公众注意力的爆发展现了信息扩散过程的急剧上升和下降现象,为研究者分析人们的注意力流动提供了大规模数据。通过测量网络视频的扩散数据,可发现视频扩散背后潜在的各种因素塑造了公众注意力的爆发。具体而言,公众注意力爆发与流行度、搜索量和社会影响力呈负向关系,而与系统推荐呈正向关系。在视频类别方面,新闻资讯类视频的爆发力最强,而受版权保护的视频爆发力最弱。通过阐述信息扩散的驱动力,本研究提出公众注意力爆发的暂时性假设,为理解公众注意力流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本研究发现的可推广性及其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蒲纯丽 《职业》2015,(9):120-121
本文提出,应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利用所学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专业专长,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9.
微信公众号的广泛使用带动了一批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的公众号的迅猛发展。这些公众号或以塑造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为标签,或冠以提升女性幸福指数之名义,围绕女性情感、生活、工作等话题,大多用犀利尖酸的文风吸引了大量粉丝。然而,这些女性主义公众号的根本目的是否在于推动两性平等,谋求女性解放?通过分析这一类公众号所推送文本的立场、主题和语言,可发现其看似倡导现代女性反叛传统,实际却是在父权凝视下,矮化女性形象、固化刻板印象,在事实上是对女性行为的规训。这类公众号利用“她经济”消费性别符号,利用“眼球经济”转卖注意力,达到公众号自身增值、获得资本利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