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祯 《老人世界》2008,(4):44-44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生动脉硬化者越来越多。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状动脉、脑动脉的闭塞或出血,这已为人们熟知,但可导致腹主动脉瘤,且最终也会致人死亡,则鲜为人知:有资料报道,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在最近30年中增加了7倍,60-7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在1%-10%之间。  相似文献   
2.
柳辉艳 《老年人》2011,(11):55-55
由于脑动脉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脑动脉管壁逐渐变薄并异常膨出,在临床上称之为脑动脉瘤,其发生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等有关,并有家庭遗传倾向。由于变薄膨出的脑动脉管壁极易破裂出血,严重威胁生命,因此人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随时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创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的诊治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对创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是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其缺乏特有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临床表现多为突发鼻腔大出血或颅内再出血发现,也可表现为颅脑创伤后迟发神经功能损害,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治疗是创伤性动脉瘤治疗的可靠方法.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是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关键,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当你认为全世界都背弃了你,仍然有一双手在支撑着你。急救车送来一位处于昏迷中的病人,她的右腿根部包扎了厚厚的一层绷带,不断涌出来的鲜血,把白色绷带变成一线"红泉"。接诊医生初步判断这名患者患的是动脉血管瘤,随时可能因大出血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CTA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综合评价CT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优势和不足.除术前死亡患者、CTA与DSA诊断为阴性以外的患者全部经手术证实.CTA的诊断结果由两名以上放射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确定.结果:CTA发现阳性病例49例,4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证实有48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8个,后交通动脉瘤20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其中CTA、DSA两项检查均做的7例中,CTA发现动脉瘤7个,DSA发现动脉瘤7个.结论:16排螺旋CT进行DSA检查图象清晰,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以往文献报道有明显提高.DSA诊断动脉瘤作为金标准的传统提法可重新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我潜意识里一直有一种依赖感,反正世界上有一个人,不论你怎么和她吵得不愉快,不论你怎么去忽略她的存在,不论她自己有多少心事而你可以不管,不论你跑得再远,离家再久——她都会原谅你,而且她对你的关怀永远可以保持在一样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67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探讨显微手术技巧及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下手术.多采用改进的Yasargil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解剖动脉瘤颈,稳妥地夹闭瘤蒂,必要时行瘤体切除或瘤颈加固.结果:本组67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因瘤体巨大故在瘤颈夹闭后行瘤体切除术,治愈率为92.5%.术中动脉瘤破裂14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7.4%.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有预见性地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时的重要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临床上50%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引起,且其病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好方法是直接手术或在数字成影下血管内栓塞治疗。为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中的脑池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脑池的解剖方法,研究脑池解剖对保证手术成功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5例70个脑动脉瘤.手术采用翼点入路,进行彻底的脑池解剖,应用常规技术处理动脉瘤后,反复脑池冲洗,置换血性脑脊液.结果:出院优良者50例,轻残7例,重残5例,死亡3例.Hunt-Hess分级0~Ⅲ级者无死亡;通过脑池解剖发现5例影象学检查漏诊的多发动脉瘤.结论:充分的脑池解剖能够减轻对脑的牵拉,发现术前漏诊的动脉瘤.脑池冲洗,置换血性脑脊液后,恢复脑的生理环境,可预防或减少术后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手术的时机、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格拉斯哥愈后量表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微手术治疗25例,GOS评分5分19例(76%),4分2例(8%),3分3例(12%),1分1例(4%).随访3月-2年13例,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