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区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四者协调发展。基于以上认识 ,笔者认为在区域规划中 ,要以人为本 ,同时还要转变观念。即 :树立协调观念 ,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清洁观念 ,改善区域环境 ;树立节省观念和长远观念 ,使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张培刚  梅耀林 《城市》2007,(4):29-32
区域规划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国家和地区调控区域发展的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等级官僚管理体系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并对我国区域规划研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调整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现状出发,分析该标准实施以来存在的若干个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从区域规划、主体功能区、城市职能以及城乡协调等多角度来探究我国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调整的重点和方向,重点阐述该标准的调整对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规划机制的法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区域规划机制逐渐兴起.从法学视角来看,区域规划的概念界定、性质定位与规划理念都应体现其公共属性和法律属性.区域规划不仅仅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性工具,更应是推进区域政府间协作,进行区域公共治理的重要法制平台.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论文阐述了以人为本在区域规划中的含义和重要意义,认为在区域规划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于规划实践之中。为此,在区域规划中必须落实“五个统筹”,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积极吸收当地人参与和征求当地人意见;以人的全面的发展作为区域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注重规划细节,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区域规划所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过去三十年的开放其实主要还是沿海开放,而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沿边开放的时机终于成熟。本文作者王志纲,曾任新华社资深记者、电视记录片制作人,目前是中国顶尖的战略策划师,是成都、丽江、烟台等城市区域规划的战略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城市观察》2009,(1):191-191
2009年6月3日,翁均飞在诸暨网上撰文,分析长三角在能量、层次以及全球功能的发挥等方面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他指出:①“世界级城市群”往往有着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或借助于科学的区域规划,并相应立法来增强规划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柳士双 《决策》2014,(4):46-47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陆续派出多个专家组,分赴各地对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评估。从2005年浦东首个国家综改区成立至今,各类综改区和试验区已经遍地开花。眼下,这样的区域政策脚步并未停止,新一轮自由贸易试验区热潮正在兴起。但密集的区域政策效果究竟如何?在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有必要停下脚步,进行一番评估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区域规划密集推出 重构区域经济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我国批准了10余个区域经济规划,批复的数量几乎是以前4年之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在新时期新阶段,区域经济规划正以空前的密集度出台,并跃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从表象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0,(23):24-25
2010年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打造以长江为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宣城和滁州为两翼的产业布局,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九个地市以及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安徽正举全省之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集聚产业、集聚资本、积聚人气、集聚政策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