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4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7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539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1191篇
社会学   114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艺术发展是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此 ,晚清学者刘熙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强调文艺的时代性 ,重视在用古中变古 ,坚持个人在文艺发展中的创造作用。这方面 ,他继承和发扬了前贤文艺理论的优良传统 ,又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3.
组织创新在很大程度依赖于对组织外部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吸收能力这一概念能很好揭示外部知识与组织最终创新成果之间的转化机理.在介绍吸收能力内涵,在构建组织吸收能力的形成模型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促进或制约组织吸收能力形成的科层因素,为公司创新能力不足这一瓶颈问题提供新视角.并认为,为了减少科层制可能产生的限制,在组织创新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是保证组织吸收能力有效发挥以及保证组织创新有效开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我国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防水粘结层材料进行了基本性能试验、路用性能及施工性能试验、模拟现场试验、试验段现场试验等4个阶段性试验.通过分析各材料综合指标,确定了苏通大桥引桥桥面防水层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挥之不去的回忆 “为什么一个中国人;一个汉人来学藏学?来当我们的藏文老师?” 1990年,快到而立之年的沈卫荣被公派到德国波恩大学攻读中亚语言文化学博士,主修藏学:2001年,沈卫荣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亚所代理藏学教授,教古藏文课。他的出现遭到了德国学生如此质疑。  相似文献   
6.
单芯电缆金属护层接地与电缆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单芯电缆故障分析 ,阐述了金属护层接地环流对电缆的影响。经理论计算提出科学合理的接地方案 ,并对保护器的选择、单芯电缆设计安装要求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和在分析分子的几何构型方面的应用,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相对而言,杂化轨道理论比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应用范围较广,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应重点讲授.  相似文献   
8.
刘壎诗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诗学主潮为“举世宗唐”,江西诗论家却是其中颇为特殊的一支,他们上承江西统系,探索唐、宋诗之渊承,成为“宗唐得古”思潮下较温和的“折衷唐宋”派,刘壎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刘壎的诗学思想有两大关键:一是“折衷唐宋”,二是以“四层次”论诗,其诗学思想受陆九渊心学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环境和企业业务不断变化的背景下 ,车间的质量成本核算系统也必然要作出相应的变化。笔者就是基于这种背景下阐述了以COM技术为手段的可重构的车间质量成本核算系统 ,分析了该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原则 ,提出了以COM技术为基础的基于Web的三层Brower/Server结构质量成本核算系统 ,充分发挥COM技术的特点 ,使车间质量成本核算系统通用性强、可扩充性好、效率高和易于使用。  相似文献   
10.
“言不尽意”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他最早出现于《易传》。魏晋时 ,士人对“言意之辩”的层层探讨 ,最终使“言不尽意”成了一种语言艺术的追求 ,更是文论语言所达盼到的一个境界。无独有偶 ,在一千多年后的 2 0世纪 30年代 ,西方的现象学文论家建立文学本体论学说 ,其学说对文论语言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通过对比和分析 ,不难发现 ,尽管由于中西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差别 ,但文论语言发展至今 ,中西方已在“言不尽意”上达成一定的共识 ,产生了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