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虚》是司马光的未完之作,系一部篇幅较短的象数类作品。本文首先对《潜虚》文本进行了甄别,认为今本《潜虚》虽由后人补完,但其结构是司马光本人确立的。其次,本文跳出道学谱系,重点研究了《潜虚》的理论与现实语境。《潜虚》以象数的形式回应了北宋中期普遍的理论问题:如何统合天人。其答案,即天人法则的一致性,则构成为唐宋思想转型中的重要环节。《潜虚·体图》不仅仅是司马光等级名分论、君主核心论的简单呈现,更是以"政体"说回答了他晚年所面临的最大政治困境——王安石变法。《潜虚》针对的是当时最为迫切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在宋代思想史与政治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在1930年代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提出,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诏",体现了其治国路线的转变,正是依赖这一转变,使得已经动荡的西汉王朝得以保全。其后,中国学者唐长孺述及相关问题,亦持有同样看法。至1980年代中期,田余庆发表《论轮台诏》一文,更系统地论述说,汉武帝刘彻在其去世前两年,大幅度转变政治取向,由横征暴敛,穷兵黩武,转向所谓"守文",从而"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导致了所谓‘昭宣中兴’,使西汉统治得以再延续近百年之久"。这一重大论断,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产生了相当普遍的社会影响。其实上述论断不能成立:(1)见于《汉书·西域传》记载的所谓"轮台诏",只是一种调整对外作战策略的权宜之计,而不是从根本上转变汉廷的政治路线;(2)市村瓒次郎、唐长孺和田余庆诸人认为汉武帝晚年的治国路线出现了重大转变,主要依据的史料是《资治通鉴》,而《通鉴》相关记载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汉代基本史籍,而是出自南朝刘宋王俭著的小说《汉武故事》,完全不可信据;(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采录《汉武故事》,是刻意构建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汉武帝形象;(4)进一步追溯,可以看到,王俭在《汉武故事》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是基于他对宋文帝刘义隆与太子刘劭之间政治斗争的感情倾向,有意而为。(5)《汉武故事》中的汉武帝形象,虽属艺术创作,但在西汉的历史上自有原型可寻。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据毛泽东的护士孟锦云回忆,毛泽东的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阅读的印迹。  相似文献   
4.
钱有什么用     
正中国人崇尚恪守清贫,耻谈金钱。不过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大多没有钱。说钱没有用,就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倒是现代的年轻人现实,他们没有钱,但不故作清高,承认钱是不能缺少的。他们说:钱不是万能,没有钱却万万不能。台湾的李敖是大家熟悉的学者,他有点另类,人们喜欢的可能也是他的另类。他写过一篇短文,题目是《你有没有钱》,他在文章中说到司马光这个人。司马光大家都知道,他不仅很有学问,而且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的经济思想是保守的,但他的保守是建立在他对中华帝国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他主张开源节流,阐扬轻徭薄赋、黜奢崇俭、蓄积与常平的“富民”思想。针对日益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他提出了一整套经济改革的主张。最主要的是他对传统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管理的深刻体认。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 :都提倡直笔 ,对统治阶级的阴暗面和人民的反抗斗争能实事求是给予真实地记载 ;都具有无神论思想 ,重人事而不言天命 ;都具有总结历史盛衰的自觉意识 ,善于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但是 ,他们的史学思想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司马迁持异端史观 ,而司马光持正统史观 ;司马迁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而司马光认为古今不变 ,求古之道是为了施于今 ;司马迁旨在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写成一部包罗万象的通史 ,而司马光旨在关国家盛衰 ,系生民休戚 ,为帝王们写成一部政治课本。通过对比 ,可清晰展现自司马迁至司马光期间 ,我国传统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北宋熙丰时期以司马光为首的洛阳诗坛以其文化特性而为人瞩目,承载了政治、思想学术等文化意义的洛阳诗歌的形成,与司马光、邵雍等洛阳诗人的政治家、道学家身份和他们的并非纯文学意义的诗歌观念有关。本文对洛阳诗人的诗学观念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认为他们总的倾向虽然是重道轻文,但并不否定诗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的城市文学书写,开辟了城市文学的一个新方向、新思路,即不再是对于城市的排斥、贬低,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司马光的城市文学叙事,十分自觉地、有选择地接受着洛阳城市文化的影响,感受着洛阳城市文化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他的文化活动与文学创作,也在自觉与非自觉地参与了洛阳城市文化的创造与城市意象的建构.司马光在洛阳建构起自己独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曾按德才差别将人分为四类:"才德全尽 (完美无缺) 谓之'圣人',才德兼亡(都没有)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他认为,用人时要想办法得到圣人和君子; 如果得不到圣人和君子的话,那么"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强调有才无德者断不可用.那么,为什么有才无德者就不能用呢? 古人有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士人园林对于其人生的完满与人格理想的构建意义重大,时至宋代,士人园林发展已极为成熟完备,地处华夏之中的洛阳更是荟萃了当时士人园林的精华,在众多园林中,独乐园虽小,却因有了司马光人品之涵养而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在传统士人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独乐园为司马光赋闲洛阳时所建,它蕴含着司马光的处世态度与价值观念。所谓"独"与"乐"别具一番深意,对司马光而言甚为重要,既反映了司马光当时的人生状态,也寄托着他的人格理想,即一方面是著书立说、上师圣人、下友群贤、徜徉山水的自在人生,另一方面,则省分知足、独善其身、坚持原则的人格操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