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在作媒介,因此,文化交流与语言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吐鲁番方言中借入了不少汉语词,本文笔者主要阐述了汉语的借入、影响及其渗透。  相似文献   
2.
敦煌变文是文学作品,但是往往真实地反映出唐代的社会现实,是研究唐史极为宝贵的资料。而吐鲁番出土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唐代原汁原味的政治、经济、法制文书,将吐鲁番文献与敦煌变文相互观照,实现文史互证,是一条可行之路。从这一角度对敦煌变文名篇《鷰子赋》进行再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句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宏伟进程中,我们对丝绸之路沿线的灾害评估和风险评估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唯有全面而科学地预测和分析丝路沿线的自然风险、环境风险、安全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改善条件,助推丝路沿线经济和文化的稳步发展;唯有实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确保丝路人文环境长治久安。本文首次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入手,深入分析一千余年来丝绸之路遭遇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危害(特别是风灾、虫灾、雪灾、旱灾、水灾、暑灾、寒灾、匪灾八类),以及丝绸沿线人民在当时条件下有效的减灾防灾措施,以期对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有宝贵的启示,这些启示可以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建立强大的国防,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确保"一带一路"商贸畅通、人员安全和秩序稳定;(二)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国家和友好民族的力量,群策群力,确保"一带一路"的一方平安;(三)机动灵活,建立快速反应的国防和治安力量,第一时间保障"一带一路"的国防、交通和商贸安全;(四)保障水利,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完善水利设施和管理制度,实现人水和谐;(五)治理风沙,重视生态,防止荒漠扩大化;(六)平等互利,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剪纸的变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世代创作,积累而成文化结晶,也中国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形式之一,其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起,至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最古老的民间剪纸是在新疆吐鲁番古墓发掘的“对鹿”、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学与敦煌学是密不可分的,是不同名称的同一研究对象的学问。解放以来有关敦煌学方面召开的各种性质的会议比较多,但是吐鲁番学方面的会议几乎没有。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一个适当的关心和组织吐鲁番学学术研究事业的组织机构。直到新疆吐鲁番学学会成立以后,这种不关心吐鲁番学学术研究事业的情况才彻底有了改观。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者阿不都热西提·亚库普新书《回鹘文般若婆罗米多文献研究》(Prajnaparamita Literature in Old Uyghur)作为德国柏林科学院吐鲁番文献研究中心的丛书《柏林吐鲁番文献研究》第28卷于2010年在比利时Turnhout市Brepols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稿约     
《西域研究》2012,(3):135
一、本刊是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新疆社会科学杂志社出版、专门研究1949年前中国新疆及中亚等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的学术季刊,主要开设有文物考古、历史地理、经济开发、社会生活、历史人物、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以及吐鲁番学研究、丝绸之路研究等栏目。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赐  相似文献   
8.
从吐鲁番出土文献看高昌王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吐鲁番出土的大量高昌国文献,对正史中诸《高昌传》所记“兼用胡书”、“皆为胡语”、“俗事天神,兼信佛法”等作了分析和校正。指出这些记载不符合高昌王国实际,认为无论是语言文字、生活习俗,还是文化传承及宗教信仰,高昌王国都与中原内地具有一体性,她并非化外的异域,而是华夏之邦,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刘进宝 《西域研究》2008,(1):139-145
北魏隋唐的均田制,作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的重点或热点.国内外学者在均田制研究方面的成果,可以说实在太丰硕了,仅国内出版的专著就有韩国磐《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及修订本《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宋家钰《唐朝户籍法与均田制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武建国《均田制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杨际平《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均田制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和其增订本《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岳麓书社,2003年)、[日]堀敏一《均田制的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日]铃木俊、山本达郎等著《唐代均田制研究选译》(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等,发表的论文可以说是以千万计.一般认为,均田制研究应该说没有剩义可言了.  相似文献   
10.
黎珂  王睦  李肖  德金  佟湃  陈晓程 《西域研究》2015,(2):48-62,141,144,139
本文是首篇从设计和制作角度来研究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裤子的报告。在该墓地M21和M157两座墓葬中,均发现有羊毛裤(残),碳十四年代为公元前13~前10世纪之间,早于广为人知的斯基泰同类出土文物,而这一阶段正是中亚东部的游牧方式向外传播时期。运用服装设计的相关方式方法,我们对两条裤子的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裤子由三块独立的织片制成,其中两片近长方形,分别做成左右两条裤腿,长度从腰部直至脚踝;第三片做成裤裆,连接左右裤腿。裤子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剪裁这一环节,因为所需裤料的特定尺寸已在织机上定制完成。三块织片所用织线与最后缝制时所用缝线在颜色和质地上一致,说明织工和裁缝或为同一人或为配合默契的两个人。整条裤子裆部宽大、裤腿修身,看上去很像现代马裤的前身。结合墓中同时出土的随葬马具和兵器,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分腿式下装的出现是与骑马盛行、战争频仍和大规模迁徙紧密相关的这一假设。裤子成为人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所需物质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