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路德宗教改革不仅确立起人的主体性、内在性,还为德意志民族开辟出“内心情感”与“精神信仰”一体化的思想进路。面对启蒙对宗教的批判,黑格尔立足于“批判性统一”的立场,运用哲学美学话语调和现实与信仰、理性与自由、主观与真理之间的冲突,并最终以“和解”的策略从“精神现象”层面努力解决现代性的危机和分裂现象。这既由“和解”自身的哲理特质所决定,又与“绝对精神”的演进方式和逻辑展开形式密切相关。它外化于美学艺术体系的话语建构中,无论是艺术史的观念及其艺术门类,还是艺术史的历史演进及其类型变迁,均贯穿着“和解”的“辩证法”,并在哲理表达中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唐立新 《求是学刊》2014,41(6):192-198
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犹太教在美国经历并完成了改革运动,其改革的指向是使犹太教走向理性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剔除神秘主义和简化烦琐的教规礼仪。美国犹太教改革运动深受马丁·路德领导的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同时,在启蒙理性的指引下,美国犹太教改革运动承续犹太教"哈斯卡拉"运动的思想路径并发扬光大。此外,美国的自由主义精神和宗教宽容给犹太教改革运动提供了思想的沃土。但是,美国本土的基督教的强大加上自然神论的冲击,也构成倒逼犹太教走向改革道路的重要因素。可见,美国犹太教改革运动是多重因素合力促成的,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均为西方人文领域的重要思潮,对学术界和社会各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的交汇点在于共同致力于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因而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是,浪漫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诸多显著差异,以故对其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5.
19世纪40年代,自然派登上俄国文学舞台,一批年轻作家在果戈理和别林斯基美学纲领的指导下共同抨击着当时黑暗的俄国社会.自然派的创作延续并发展了源自18世纪的俄国启蒙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巩固了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地位,使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俄国文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灾难深重的民族如何才能结束殖民统治、迎来解放获得自由?如何才能不再受外人的凌辱而挺起胸膛与其他民族手挽手齐头并进?何日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获得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回首百年"五四",需从其"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双重气质说起。置于历史时代背景之下,从"文艺"和"启蒙"双重维度审视新文化运动的起伏、颉颃、变奏,可以清晰把握其"来龙"与"去脉"。以"文学"作为共执的支点,胡适"改良"的谦和、不确定性与陈独秀"革命"之坚定无比、彻底决绝正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气质的根本差异。"问题与主义"之争、"自由与解放"之争、"提高与普及"之争等都是胡适与陈独秀等《新青年》同仁对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不同拣择与流布,是"复兴"与"运动"的分理。最终在中国语境下,新一代知识分子纷纷从书斋中走出,与工农大众为伍,"运动"以强劲态势压倒"复兴"。从双重气质到单一气质,由复调到单调,"五四"经历了由乐章到华章之血与火的历练。  相似文献   
8.
苏格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苏格兰启蒙运动在20世纪的下半叶成为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题域。然而,无论是自然法研究传统,还是公民人文主义研究传统,抑或"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知识的"诠释方式,由于不同程度忽视了社会生活环境与思想的互动,都难以对苏格兰启蒙运动做整全性的解读。通过考察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可以逻辑地再现其思想与情境的互动:基于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苏格兰启蒙运动首先是一种生存论关怀;与法、德等欧陆启蒙运动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转型已然完成的后革命启蒙,其主要关切不再是政治革命而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资助、公共生活等生存情境深刻地影响着苏格兰启蒙运动之稳健、渐进、调适的思想取向。  相似文献   
9.
"启蒙"与"革命",作为现代中国历史演进中两种相互关联而对立的概念,是在1980年代新启蒙话语中得到强化的."启蒙",就是"去掉蒙昧,教人明白"[1],其价值论是欧洲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的人文指标,如理性、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等;其目的论,援引五四的概念,就是"立人".而"革命",举凡20世纪中国的若干革命,无论民主革命、20年代国民革命、40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或是50至7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其手段主要是暴力,而其目的,无一不是建立主权独立、强大而堪与世界列强抗衡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0.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然而长久以来被遗忘与忽视.探究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有助于深刻认识启蒙运动的"同源性"与"多元性"、"国际性"与"民族性",从而对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历史有一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正确把握西方政治思想与德性传统在由古典古代向近现代转型的思路历程,以及当代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关于德性与规则之争.同时,再现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社会转型与市民社会的思考与忧虑,对当下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