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调研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领导所布置的调研题目并不十分理想,有的甚至“有误”。如向上级汇报准备材料,领导交待的调研范围与其要听取的情况存在着某些“缺口”;为市里召开会议做准备工作,授予秘书人员的调研任务题目“过窄”,忽视了不应该忽视的内容:还有为领导撰写会议材料,所受之“”反映的不是本地最突出的问题等。那么遇到这些情况该如何对待呢?  相似文献   
2.
试图通过字形、字义分析和思想史的追踪,阐述“”的原始意义,并由此出发梳理其在先秦时代的引申和流变,展示其丰富的思想史意义,阐明其所担当的政治正当性意涵及其所蕴涵的个体伦理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许谦关于理与气及其关系、鬼神天地之功用与造化之迹、天理之与气数之的思想以及对佛老的态度等方面来论述了他的宇宙观,认为许谦的宇宙观基本上是继承、发挥和改造了朱熹的思想,但又具有融合朱陆思想的倾向,并且是朱熹理学向王阳明心学过渡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4.
许多研究孟子思想的人都认为孟子相信运。但是,孟子所信的是什么样的运,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具体考察,分析了孟子有关“”、“天”的言论,对孟子的运观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孟子的运观非常复杂,实际上包含着层次不同的三种“”观和“天人关系”观。由于三种不同的“”观和不同的“天人关系”同时存在于孟子的思想中,因而任何把他的全部言论归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的努力,只能是部分的正确。  相似文献   
5.
6.
在传统的古史叙事结构中,傅说是仅次于伊尹的商代名相。然而傅说传说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不合理的成分,例如傅说出身低微,在"以亲以贵"的商代职官体系中根本不可能登坛拜相;与傅说同时代或前后的商代著名政治人物,如巫咸、伊尹、甘盘等均见于甲骨文祀谱,而最为著名的傅说本人却在商代祀谱中不见踪迹;周初周公论史于武丁朝仅提到甘盘,不及傅说。这些传世及出土文献之间的矛盾并非流传已久而渐歧出那么简单。从战国时代有关傅说传说资料的基础上可以看出,以布衣为相的傅说故事是战国时代士人阶层的建构,目的是为士人阶层进入官僚体制创造舆论。  相似文献   
7.
儒家承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运.为和非划定了不同的适用范围.在日常生活中,吉凶祸福、死生寿夭的承受是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属于的范畴;仁义道德、精神境界的高下等是"为仁由己",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获取的,属于非的范畴.传统儒家对待运的态度主要是"尽人事,知天",知有双重含义.一是自然之的了解和不可违,二是道德之的必须遵循.在做人修身方面完全是自己努力、选择、作为的结果.对努力过后的成果不过分关注,更注重在追求过程中的真心面对和行动.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107-112
《诗经·周颂》中的《昊天有成》《时迈》《我将》三篇皆被部分学者认为属《大武》乐章之篇目。然而,从诗意的详细考辨入手,细致辨析各家说法,可以得出结论:《昊天有成》《时迈》《我将》三篇都不属《大武》乐章,《大武》遗留乐章是否全在《周颂》,又各为哪些篇目,尚待进一步考查。  相似文献   
9.
余治平 《东南学术》2006,(1):135-144
中国古人似乎很早就把与天作了有机连结.天是的源泉,是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天的意志在人身上的体现与落实.孔、孟强调知与立,试图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偶然世界里建构起主体精神和人性尊严.董仲舒提出,君顺,则臣民百姓有"顺";君逆,则臣民百姓必遭"逆".<白虎通>认为,"有三科",即"寿"、"随"与"遭".三之中,寿或正是最理想的人生结局,死得其所,属于最上乘的相.随则属于中,其结果可上、可下,可长、可短,完全取决于德性主体的人为因素.遭的结局最差,也是三之中最难以把捉的东西.对的思考不应该忽略对自由问题的研究.运与自由是人类生存在世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清华简《训》的论与殷商以来的天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论也有相似之处,但《训》的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论有根本差别.《心是谓中》的论与前诸子时期"定义"之""有相似之处,与儒家论也是类似的,但其"身"并不涉及道德观念,而儒家注重的就是道德观念.墨家的"非"论否定了《训》和《心是谓中》中的"大"和"天",而肯定了"小"和"身".《治邦之道》否定了关于治国方面的定论,是对西周末年以来质疑神权政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这与孔孟的论有所距离,而与荀子思想有相似之处,与墨家的"非"论和黄老学、 法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庄子的顺观则与三者均不同.这三篇文献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人可以改变,体现了战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