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7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历来都是哲学和社会科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讨论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方面的有关问题,并且选择以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引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自1954年《春柳堂诗稿》发现以来,关于《春柳堂诗稿》究竟是不是乾隆时期作品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而主张《春柳堂诗稿》是乾隆时期作品的王牌证据,就是把诗稿自序中出现的"我皇上"一词是解释为专指当朝皇帝。笔者2015年刊文《"我皇上"一词用于称谓前朝皇帝事例举隅》,列举8个使用事例,证明"我皇上"一词也可以用于指称前朝皇帝和历代皇帝。之后,张志先生撰文《"我皇上"称谓前朝皇帝八个例证的考证讹误》,对拙文提出全面质疑。针对张志先生所提出的质疑,笔者逐一进行了具体说明和进一步补证。事实证明:"我皇上"除指当朝皇帝外,确实可以用来称谓前朝皇帝和历朝皇帝。仅靠"我皇上"一词来证明《春柳堂诗稿》是乾隆朝作品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后新儒学及"公民儒学"相关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安梧 《求是学刊》2008,35(1):12-20
内圣之学应是在整个历史社会总体与生活世界中生长出来的学问,因此,面对整个外王情境的变化.内.圣之学必然应有所调整;而圣贤的教言也必须置于整个历史文化的总体情境下才能够有恰当的理解.面对心性之学与专制主义结合而造成的专制性、摹虐性及以理杀人等种种之异化,我们必须将原来儒学的内圣工夫转化为一套客观的制度结构,只有在契约性的社会结构之下,个人才能够自然地进入到社会展开公共对话.  相似文献   
4.
陈廷焯学习填词,经历了一个由喜写艳词到崇尚醇雅的过程,接受了朱彝尊以雅为尚的审美观念,还仿照《词综》的体例编选了一部历代词选———《云韶集》,但在宗南宗北及师法对象等方面修正了浙派词学过于偏激的提法,这正是他后期词学立场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契机。  相似文献   
5.
心语 《老友》2014,(1):50-51
正伦敦,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世界两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球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伦敦是欧洲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与美国纽约并列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横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由"伦敦市"和32个自治市组成"大伦敦",面积1,605平方公里。伦敦近几百年来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政治、经济、人文、娱乐、科技发明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使之成为全世界举足轻重的都市。  相似文献   
6.
17世纪意大利的世俗文化为卡拉瓦乔创作宗教画提供了素材,他把自己对宗教的理解融入画中,在其作品《圣马太的召唤》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宗教虔诚,更多反映出卡拉瓦乔的世俗生活以及罗马的文化,同时光影的加入,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卡拉瓦乔引入圣光的做法将上帝与人类的距离拉近.  相似文献   
7.
最新闻     
《东西南北》2014,(16):4-5
·意大利最小学校仅有一师一生 在意大利都灵的小镇Alpette,有一所世界公认的最小学校,该校只有一名八岁的学生索非亚·薇欧娜和一名老师伊莎贝尔·卡维利。这位女老师负责索菲亚的所有课程。索菲亚承认自己很孤独,她一直想象着班里还有许多其他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张豫 《社科纵横》2011,(8):120-122
先秦儒家以"圣"为理想人格,而墨家思想则以"贤"为理想人格。"圣"的理想人格使得儒家在价值观上将"义"放在最高位置,而相应的墨家确立的"贤"理想人格则使得他们将"利"放在最高位置。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儒墨两种思想的冲突。由于两种理想人格内在有可以结合的特性,故在后世的发展中终于以儒家"圣"吸纳墨家的"贤"形象而使得两种思想最终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9.
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中,有三件与医学相关的文书残片。其中前两件为陶祖光(北溟)旧藏,一件为牛医方文书,一件为刻本《太平圣惠方》残片。该两件文书与部分西夏文文书装裱于同一册中,可能为西夏文献,但具体出土地不详。第三件为张大千旧藏文书,内容经判定是宋人施发所著《察病指南》的残余,是现存《察病指南》最早的版本,可能出自于敦煌北区洞窟。  相似文献   
10.
才让 《西藏研究》2009,(3):53-66
文章将敦煌藏文写本P.T.99号中的写本<正说圣妙吉祥名>与<甘珠尔>中所收规范本进行比较,论述二者的异同和相互间的关系.对该经的最初传授者和翻译者,经考证认为是密宗大师无垢友和吐蕃译师聂·杂那.提出释智的汉译本应属西夏时期的译本,依据类似敦煌本的藏文本翻译,认为该经在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