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程程 《理论界》2020,(4):80-87
小说与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看似迥异,实则有着内在的相通性。汪曾祺通过变换的节奏、奏鸣曲式的叙事风格以及复调技巧的应用,在小说与音乐之间实现了"会通"。本文通过对《大淖记事》《岁寒三友》等文本的解读,探讨汪曾祺小说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2.
俞天鹏 《社科纵横》2014,(7):123-125
情感是各门艺术的共通元素,情感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故乡》是一篇具有深厚抒情性的散文似小说,其中的情感结构暗合奏鸣曲式音乐结构,其中的情感张力合符雷蒙德·威廉斯的"感觉结构"理论,其中对乡村和城市的态度合符雷蒙德·威廉斯关于乡村与城市的主要观点,本文从音乐角度和雷蒙德·威廉斯相关理论为视角,对《故乡》情感结构的音乐性和社会性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3.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对于西方音乐发展尤其是键盘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他的作品见证了古二部曲式向古奏鸣曲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奏鸣曲K.206的分析,研究,阐述作曲家在曲式结构上的创新特点,寻找出曲式过渡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19世纪下半叶器乐创作的代表性人物;是西方音乐史上被称"3B"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试以勃拉姆斯钢琴小品Op.79,No.2《狂想曲》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实践体验,从和声运用的特点及和声创作技法、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色彩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勃拉姆斯把浪漫主义的音乐表现和古典主义的传统形式有机结合的创作原则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刘晓秋 《职业时空》2008,4(11):132-132
奏鸣曲式随时代变迁,从初创时期到古典乐派再到浪漫乐派直至近现代,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本文在简述奏鸣曲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莫扎特奏鸣曲和贝多芬奏鸣曲中奏鸣曲式乐章进行主题结构和主副部主题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对乐章的曲式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悲怆》的标题提示,通过对乐谱中仔细标出的各种演奏方法及力度、速度的变化等,对这一乐章的准确演奏提出了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是对音乐艺术的巨大贡献。他一直努力致力于突破古典奏鸣曲的形式的约束,以形成他的奏鸣曲在风格和形式的独特之处。他的创作历程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都呈现了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对于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曲式结构,一直存有不同看法。通过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混合曲式的观点更符合《g小调叙事曲》本来面貌。肖邦之所以不完全遵从传统曲式结构,要从《g小调叙事曲》开始做曲式上突破和综合运用是因为他题材和内容创新的需要,也是肖邦个人审美风格上的一种完美选择。它真正的开创意义在于将音乐作品的戏剧性内容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并实现了对已有曲式的突破和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c小调奏呜曲创作于1801年,是作曲家最具有影响力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该作品的第三乐章以其严谨简洁的形式表现了深刻的戏剧性内容。成功演奏这部作品的关键在于把握整体曲式结构特征.理解局部音乐材料的构成和音乐语言的陈述方式,同时,对演奏者演奏技术和表现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第五交响曲》("命运")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具天才特点的作品之一.第一乐章仍然采用古典奏鸣曲式写成.该乐章显露出他在艺术创作上的两个显著特征--乐汇化音乐语言(或者采用主题动机手法写作)和提高结束部的作用,从而在曲式安排中扩大了音乐作品的技术和篇幅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