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8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1608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259篇
人才学   278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2289篇
理论方法论   529篇
综合类   5632篇
社会学   805篇
统计学   18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873篇
  2010年   808篇
  2009年   836篇
  2008年   1055篇
  2007年   785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中国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充分肯定了它在学科地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认识到它在经济理论基础、数理基础、培养目标和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这些不足,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对统计学专业的发展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考试形式、应用能力培养和师资队伍能力培养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鲁东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与信息科学,生物、化学与材料科学,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经济、教育与工程技术等学科创新性研究论文、综述、教学研究等学术性文章。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及其他有关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本刊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见附表)。本刊热忱欢迎校内外作者来稿,特别优先征集和录用基金项目支持的稿件,以促进学术交流,为知识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教师也需要从核 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 能灵活的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探讨以基本问题为导向的探索式美术教学的内涵、可行性与意义,探索出有效的美术教学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和五大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在延吉城市旅游形象的诸要素中,民俗要素最为重要,因此,在对延吉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定位时,无论是从延吉城市形象的硬件上(如交通、餐饮),还是在城市旅游形象的软件上(如市民素质、民俗民风等方面),都要突出民俗特色,同时要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反贫困的主题。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必须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数字时代情报学的学科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情报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 数字时代的情报学学科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Google等搜索引擎的高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的主导性不断加强;信息爆炸和通信爆炸难以应对;人们在计算机上查找信息几乎有一半时间丢失在比较差的设计上;差不多有75%的文献收藏无人问津,有50%的文献收藏有10余年未核查过;信息的类型正在变化;用户寻求自我体验;用户需要的是解决How和Why一类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对它的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的考订注释和资料确证上,美学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未成系统和规模,其研究定位也未形成共识;从其时代背景和“工”的文字学考据出发,笔者认为其美学研究定位应是:以“礼”为规定的器物制造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使“礼”自然而然地为人们的情感和精神所接受,所愉悦,成为价值观、宇宙观、审美观的显现,成为有“意味”的器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