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蝴蝶效应     
季栋梁  瑾轩 《人才瞭望》2013,(7):101-104
一市长史国到登高区视察,突然从旁边闪出一个瘸子扑到他的奥迪车前。办公室主任储贤达反应敏捷,立刻扑过去,将瘸子架到一边。瘸子叫喊着找市长有事。登高区书记李兆廷也及时横在瘸子面前叫他有事下午去区委找自己。  相似文献   
2.
余岚 《兰州学刊》2003,(3):103-104,107
近年来 ,“尖子生”弑亲案件的频繁发生 ,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最近发生的两例案件分析了该类学生的人格特点和犯罪心理成因 ,尝试从犯罪心理发展过程的角度 ,找到预防惨案再次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爬向山顶     
《伴侣(A版)》2013,(10):50-50
男孩是学校里的尖子生。老师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口,说他考重点大学一定没问题。可世事难料,他落榜了,他的分数别说是重点,连进普通大学都不够。虽然谁也没有说他一句,可他自己却承受不了这个打击。他爬上山,站在山上迎着风。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感觉脚下的山石在滑动,他非常害怕,慌慌张张地向山下走去。  相似文献   
4.
于丹 《金色年华》2011,(1):34-36
我是一个大学老师。可以坦率地跟大家说,作为大学老师,最痛楚的就是看到大学校园里那些尖子生,拿着全国最好的成绩单,但是你能明显感觉到他们人格的缺失。你会看到那些以全省前几名的成绩考来的尖子生,为了争夺一个靠窗的铺位,或是为了谁先打一壶水,而打电话到辅导员那里告状,这样的情况一个月竟然有三四次。  相似文献   
5.
作文评改历来都是教师与个别几位写作尖子生的天下,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兴趣不高,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近年来在不断反思自我作文教学的基础上,对作文的评改教学进行了较为大胆的改革。在作文教学中确立了以下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6.
于丹 《领导文萃》2011,(Z2):102-105
曾经看不懂我的学生我是一个大学老师。可以坦率地跟大家说,作为大学老师,最痛楚的就是看到大学校园里那些尖子生,拿着全国最好的成绩单,但是你能明显感觉到他们人格的缺失。你会看到那些以全省前几名的成绩考来的尖子生,为了争夺一个靠窗的铺位,或是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11,(22):F0003-F0003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重庆版虎妈”叶腾芬的方法是让11岁的儿子张晋凯卖报。开学就要读六年级的张晋凯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尖子生”.但心理素质差。为了培养儿子的受挫能力.叶腾芬决定让儿子利用暑假时间上街卖报。从7月5日开始.张晋凯每天要批发20份报纸,一直要在街上站到中午才回家.  相似文献   
8.
李媚 《南方论刊》2005,(5):60-61
一、开展生命教育的背景2003年11月电白县某中学有一男生因女朋友不理睬他,自杀未遂;2004年10月电白县某中学有一尖子生由于患抑郁症出现厌世,上吊自杀;2005年2月电白县某中学有一女生难于承受学习的压力,割脉自杀;2004年2月马加爵杀死同舍4人。青少年漠视自己或他人珍贵的生命的案件屡屡发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悲剧。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要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让孩子了解生命,珍惜生命,保持健康心理,对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负责。二、青少年产生轻生念头的主要原因分析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1、社会的原因。响。当今社会人心浮躁…  相似文献   
9.
霍美玲 《新天地》2011,(5):9-10
常常听到同事们说:“我们班谁谁学习又退步啦,半时都挺乖的怎么最近不好好写作业…..等等一些话”。我对同事们的话经过了一番思考,我想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后进生的转化而忽略尖子生的缘故吧。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做好“培优扶差”的教学工作。下面就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0.
林业凯 《新少年》2012,(Z1):60-61
"千年老妖"是他给自己起的外号。其实他才13岁,为什么就叫"千年老妖"呢?原因当然很多了。这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是班里的尖子生。可在生活中,他却总觉得自己很孤独,常常愁眉不展。他父亲在外地打工,数月才能回家一次,每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家里日子一直过得很苦。母亲总是不停抱怨,只要他一犯错,妈妈就哭个没完,边哭边唠叨,说自己命苦,日子过得差,孩子也不懂事……他听不得哭声,幼小的心灵却时常被哭声所笼罩。于是他很消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