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261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551篇
社会学   95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理想远大和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勇于创新、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视野开阔和胸怀宽广、知行统一和脚踏实地是 2 1世纪大学生成长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同史诗或纪传体作品一样 ,现代小说可以视为个人传记的变体。自现代主义以来 ,小说叙事从描写人物 (传主 )的行动或行动着的主体转而关注人物的内心生活 ,在某些“新小说”里内在主体也在丧失。小说叙述形式的变化揭示了个人主体性在现代世界的命运。而对叙事可能性的探索或竭力讲出一个故事来 ,则预示着对个人主体性的修复意图。这是关于叙事形式的社会学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夏日的鸟笼》中的主人公撒拉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迷茫进行了分析 ,结合她的决不轻言放弃的性格特征 ,作者认为撒拉所表现出的某些悲观的情绪只是一时冲动所致 ,其实她的内心深处的梦想从未曾动摇过。她失望而又希望 ,以乐观、现实的态度投入生活。  相似文献   
5.
格林童话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开创、探索、成熟和新变四个时期和三次高潮,不同时期译本的样态变迁折射出中国历史语境的不同以及译者翻译策略的迥异.笔者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译本的比较以及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衡量,来探索童话译介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如果将信仰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会发现对于信仰自身而言,其超越性是必然的;但是,对于处在具体境遇之中的人而言,信仰的这种超越本身就带着世俗的气息.因为人首先是需要维持生命的活物,信仰在最初正是要给人以继续存活的胆量,而当人开始为自己的本性担忧的时候,信仰又为人提供一种更高的标准以提升对于自我的认识.于是,从生存的困境到精神的绝境,信仰往往是人的希望的一种寄托.而在最深刻的层面上,信仰是用绝望中的希望在世俗中建构起一种超越的秩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教育哲学学科制度建设和学理建设的发展轨迹两个层面入手,回顾了中国大陆教育哲学25年来学科建设的发展轨迹,并对教育哲学学科制度建设和学理发展作了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8.
用数学实验的方法在计算机上探究轨迹的动态图形,使问题经历由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再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的全过程,将会一扫数学的抽象和乏味,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9.
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是一部人类梦想和理想的百科全书,它拟定了一部20世纪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思维和革命性的“希望内容的百科全书”。《希望的原理》不仅抒写了人类包罗万象的梦想和理想,而且全面系统地扩展和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希望的原理》把人道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象征性地表达了人类渴望摆脱贫困、压迫和剥削的梦,而且表达了人类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更人性的世界的可能性。《希望的原理》使马克思主义传统摆脱了官僚主义者和官僚党政干部的空洞的教条主义。对于当代哲学,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论,《希望的原理》的独创性在于它所展现的人类学—存在论内容,在于它所解释的实践哲学视域里的预先推定意识。  相似文献   
10.
清末法制变革使我国契约法制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主要体现于民律草案之中 ;北洋政府时期所完成的第二次民律草案 ,从其内容上看 ,有关契约法的规定更为科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法典中对契约的规定较之前两部草案则有较大变动 ,主要体现在体例的变化以及注重社会公益等方面。考察近代中国契约法制的发展轨迹 ,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