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士禛词作虽然沿云间步履,呈现艳丽之风。其词论著作《花草蒙拾》也是读《花间集》和《草堂诗馀》后掇拾而成。但是王士禛受南宋词家张炎词论影响的痕迹明显。这体现在王士禛词论中"雅正"观念的运用,对"清空"之作的推崇,对句法、字面的锻炼,强调词的创新,以及对咏物词的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陈醒亚 《源流》2015,(4):22-23
1945年1月9日,我奉南路特委的指示,组织领导化县(兼有廉江东部一部份地区)人民抗日武装起义。26日清早,我率领部队绕道到达中垌圩。27日下午4点多钟,周楠同志派通讯员来带我去见他,会见地点在山头的斜坡上。周楠同志把我们的部队改编为两个大队,说:"我们同张炎商议一起去打塘蓬,解决铁胆和黄  相似文献   
3.
雅正说作为一种词学理论,它是以宋代雅词创作实践和词坛雅化运动为创作支撑,以儒家诗教理想为文化思想支撑,以宋代美学思潮及审美理想为美学支撑建构起来的,因此,雅正说是一种支撑结构式的词学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具有严密性、完备性。  相似文献   
4.
张炎是宋元之际成就比较高的遗民词人,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张炎有强烈的慕陶情结.在其三百余首词作中,涉及陶渊明的竟达五分之一.由于有共同归隐的经历,以及宋元之际遗民们对陶渊明节士形象的推崇风气,加上相同的穷困与落寞情形,更主要的是他们有共同的雅趣,张炎对陶渊明才会推崇倍至.  相似文献   
5.
徐拥军 《兰州学刊》2010,(11):165-168
张炎试图在词中着力构建一个世外桃源式的隐逸世界,不过那仅仅是一种表象,在这表象的后面所透露出的却是作者现实与设想之间的内在矛盾。华屋山丘的变故使他的词作染上了一层悲凉之雾,四处奔走无处安身的人生境遇昭示着他选择的痛苦与无奈。可以说,他的隐逸词真切地反映出作者在社会鼎革时期的悲凉、无奈和力求超脱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他转益多师,集婉约词风之大成,又吸收了豪放词风的劲健,成为宋词三百年发展的殿军.其词的艺术特色为字锻句炼、风流疏快;格调高雅、深婉蕴藉;清空峭拔、气象壮阔.张炎继姜夔之后,标举清空,为词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丰富了诗词苑囿,对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炎词简论     
宋元之交,张炎的词学理论和创作较全面地体现了宋词发展的水平。《山中白云词 》三百首,多写黍离之悲、兴亡之感,贯穿于对江南山水与落魄飘零之模写中。词风深婉雅净、清丽疏朗,融合北宋词之浑化与南宋词之骚雅,集婉约词之大成。清初词坛“家白石而户玉田”几半天下。《词源》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宋词的总体发展过程存在着"明修栈道"和"暗度陈仓"两种不同方式的诗化倾向。张炎在坚持并肯定词的音乐性、写意性和传统婉约词深婉曲折特质的基础上,自觉、全面地建构了以"清空"和"雅正"为核心的词学理论体系,把"暗度陈仓"式的词的诗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种诗化倾向的词学理论,而不是将词变为诗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吴蓓 《浙江学刊》2003,(3):63-72
南宋姜夔、张炎一派文人词 ,以“清空”、“骚雅”为其特质。本文以历史分析的方法 ,对南宋雅词特质的源起、形成、表现以及内涵进行多方探索。在历史地还原的过程中 ,创作主体多才多艺的文人身份暴露出来 ,诗、词、书、画等不同的艺事可能体现出某种共同的精神理想与审美品质 ,对雅词的理解从不同艺术门类的互照中得以加深。联系时代精神、社会背景、儒释道哲学等多重因素 ,对南宋词的“清空”、“骚雅”进行诠释 ,从而也从合理性的角度加深对词史上存在的这一词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张炎采用了要点阐释、举例示隅的方法,没有体现出清空在<词源>中的特殊地位.我们依据张炎弟子陆辅之<词旨>对清空的论述,认为<词源>卷下清空以前各条是清空的理论基础,而清空以后各条则是达到清空的具体途径.张炎对周邦彦、吴文英某些词作的批评也被后人无限地夸大了,以致造成张炎贬斥周、吴词的印象.我们根据<词旨>记载的张炎论词要诀,认为张炎不仅没有排除周、吴词的实际贡献,甚至还自称为周、吴词法的嫡派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