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归有光是明中期的大散文家,他的贞节观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程朱理学观念,又有不同于传统的比较开明的一面,这与当时的王学思潮、节烈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关系密切.归庄是归有光的曾孙,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他不但坚持传统贞节观念,而且对女子贞节的要求更加苛刻,这与当时的忠烈语境、为激励士人的目的、贞节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有关.分析和比较他们的贞节观念,可以窥见明中期的阳明心学影响下和明清易代之际苛求忠烈的社会思潮影响下的社会变化对士人贞节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归有光的文章生前几乎为"后七子"所掩,而死后由钱谦益发扬精神,极力提倡,始为时人注意。但其作品之流传颇历波折,经过归氏数代人承前启后的不懈努力,于康熙十二年才雕竣流传。在此过程中,钱谦益与归庄为功甚伟,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3.
归庄和顾炎武同为昆山人,交往长达四十年,有“归奇顾怪”之称,又均是复社及“惊隐诗社”的成员。考察二人之间的交游,将有利于研究清初遗民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陈公望 《求是学刊》2000,(3):101-104
钱谦益最值得归庄钦佩者有二卓越的文学成就;对后进的提携与培养。又鉴于钱谦益一生的坎坷遭遇及其从事实际的反清复明运动,则又为归庄所同情和理解,故而,对钱氏“晚节不保”之举采取了宽容、理解和谅解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归庄,一个令人“避影下之”“以高士推”的遗民,爱花成癣,如醉如狂,是否与其耿介狂狷的君子风貌不符?事实上,矛盾处也正是其合理处。花,既是归庄屡举不第的寄托,又是其对盛世繁华的追恋,更是其因国破家亡的移情。  相似文献   
6.
《墨竹诗翰卷》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书画家归庄赠给友人路安卿的遗墨。此书画卷师法宋遗民郑所南之"无根之兰",绘"无坡之墨竹"寓意不认当朝的遗民情怀;所题越游诗九首未收入《归庄集》,诗歌表面吟咏游玩山水,实际是告诫勿忘国耻,寄望中兴;卷后附顾炎武的题识寓人琴之思。该书画卷不仅诗、书、画三绝,而且还是归庄、顾炎武、路安卿三人易代之际在历史朝代的夹缝中惺惺相惜、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关系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归庄作为明遗民中的志士,其诗学思想可作为明遗民诗学理论的代表.他发展了"发愤著书"的传统思想,突出强调亡国时代的"大不幸";主张以人存诗,人品胜于诗品,特别推重遗民气节;他对诗歌创作的"兴会"、"江山之助"的阐释,也带有鲜明的遗民色彩.以归庄为代表的明遗民诗学理论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归庄、余怀"看花诗"是"遗民意识"的反映;归庄通过逐花、看花的疏狂,忘记现实痛苦,实现眼前美好的生命体验,余怀"看花诗"则具有一种浓重的伤感和怀旧情绪,表现出诗人对旧朝繁华的赞美和对青春放浪生活的留恋;两者的共同之处,是诗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适意人生的追求,是晚明文化思潮在遗民身上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学界普遍认同明代遗民归庄是一个"坚守遗民立场的节士"。但是,爬梳历史材料,却可以得出一个与所谓的"共识"不太相同的结论。顺治前期,归庄恪守遗民立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庄的政治态度出现了变化。他由一个坚定的明朝遗民形象,悄悄地朝一个忠实的清朝子民的立场嬗替。对南明王朝的失望以及清朝对儒学的推崇,对文化的封锁,还有他本人经历鼎革后人生观的转变等等,都是造成归庄立场嬗替的原因。归庄的转变实际上正代表了当时遗民们意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归庄生活在朝代鼎革、中原板荡的腥风血雨中,他由时代激成的“长吟写我心”、“涕下沾双扉”的诗歌风格,反映到其创作的山水诗中就表现为“凭高满目愁”、“孤光澹烟水”的个体特征。他浙中、淮上、吴地三大板块山水诗的交替代序,深刻折射了诗人由壮怀激烈到精神超脱的心灵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