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俊林 《船山学刊》2013,(1):148-154
从“武关之屠”到“废丘之降”,是关中秦人逐渐归附刘邦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武力抵抗、选择新主和最终归附三个阶段。秦人归附刘邦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刘邦武力征服和恩惠收服并举;秦国传统权威的丧失;秦人的顺从性格;竞争对手的战略失误与相续败亡等。  相似文献   
2.
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动机决定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努力程度和个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江大学106名及日本国立横滨大学9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实施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归附型动机普遍低于日本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归附型动机。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归附人安置政策不仅关系明初军事政策,而且反映对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安置策略。有关明初归附人的既往研究已经揭示出洪武年间有意将蒙古将士安插南方的动向,本文在辑录湖北、湖南地区回族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大量明初散置安插于湖广行省的归附人家族的迁徙、定居、播迁资料。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可以展现明初安插归附人于南方这一政策的军事、民族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庆酉阳冉氏、秀山杨氏和石砫马氏、陈氏和冉氏等土家族土司曾长期存在,由于历史渊源、文教引导和职位诱惑等原因而表现出极强的国家意识,积极认同元明清等朝代表的国家正统,是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的政治代表,有力维护了土司时期重庆土家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巩固了民族团结和繁荣的大局,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不应分割的部分。为维持统治利益,重庆土家族土司认同新朝代表的国家正统,通过政治归附以延续土司职位和自身在民族地区的合法统治地位,既有因国势强盛而积极向化,亦在朝代更迭时认同强势政权。  相似文献   
5.
清代"喀尔喀"分为"内喀尔喀"和"外喀尔喀"蒙古。"内喀尔喀"由5个旗组成",外喀尔喀"指的是漠北喀尔喀蒙古,又称外蒙古。漠北喀尔喀基本国势及与沙俄、漠西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多种关系、漠北喀尔喀归附清朝的挫折过程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自觉性、持久性以及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最终影响学习的效果。没有动机,就不可能学好外语。不同类型的动机,对于学习会有不同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外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爵位封赠作为一代制度始创于天命年间,由于清初爵位封授、晋升与清代开基立业相攸关,因而在清初较长时间内存在着武职、封爵混一局面。爵位的阶升制与武官的晋升法则颇有不谋而合之处。封爵的袭次变化暗示出爵主的身份地位和军功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明永乐朝对归附蒙古人的待遇颇为优厚。他们除了得到物质赏赐之外,往往被授予世袭武职,于军卫带俸。其中一些上层将领征战立功,最终跻身世爵行列。吴允诚(把都帖木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通过吴允诚在明朝的活动,我们可以管窥明朝的内迁少数民族政策措施,还能够看到附明少数民族极强的适应性。这对于全面把握明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尚可喜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从1623年到1634年他一直为明朝东征西杀,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广鹿岛副将。尚可喜是忠于明朝的,功不可没。他背叛明朝不是其主观因素决定的,而是明朝当中的一些势利小人出于个人的私怨逼走了这位忠臣良将,完全把他推向了清朝方面,使他为清朝出生入死,成为清朝的开国功臣。从他归附清朝来看,他有他的特殊情况,不能将“汉奸”之类的称呼加在他的头上。  相似文献   
10.
因为分裂、交战和逐鹿的形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之间的人员流动事件极多,各政权十分重视利用归附力量。北魏从一个边陲代国发展成为跨越大半个中国的泱泱大国,是利用归附力量的典范。北魏成功地融合了北方各政权和部族的力量,以及南朝的归附力量,是殊途同归的归附力量壮大了北魏国家的规模,促进了北魏的全面发展。纵览北魏历史,各个阶层的归附者络绎不绝,政府有一系列政策接待、安置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