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7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233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440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科举的社会流动是评估科举功能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科举学中的一大热点与公案。由于明代科举没有民族歧视或特权因素,且现存明代登科录资料较为完整,涵盖面也较广,使其成为研究科举社会流动的比较理想的对象,学术成果也较为突出。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著名美籍华裔学者何炳棣教授及其皇皇巨著——《中华帝国成功的阶梯——明清社会史》(以下简称《明清社会史》)。  相似文献   
2.
在法国历史上存在了十八年之久的路易·波拿巴政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产物。是矛盾的统一体。它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其反动的一面。所以,对于它的评价,应一分为二,而不应笼统地加以肯定或否定。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帝国时期,以劳工问题为集中体现的社会问题异常突出,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发展势头迅猛.帝国统治者采取了"皮鞭"加"蜜糕"的矛盾政策调节劳工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职能"学说为分析这一政策矛盾性根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畅游莱茵河     
至今还记得在大学的课堂上,我用稚嫩的笔写下的诗,那时教外国文学的老师总是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提到“莱茵河”,说在德意志的大地上,再也没有一条河像莱茵河被如此广泛地传唱;说德国人称其为”父亲河”、”命运之河”;还有那萝列莱——这个类似希腊神话中塞王女妖的绝色少女,就坐在莱茵河的悬崖边上,日夜不停地用她美丽的嗓音歌唱,过往的船只一到  相似文献   
5.
如果被问当今世界的首富是谁?很多人肯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比尔·盖茨”或者巴菲特。但是如果看过《货币战争》这本书的话,你才会明白世界首富或许另有其人,只是那个人不显山、不露水而已。因为真正的首富早已经利用自身的力量封住了媒体的嘴巴。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帝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然而,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绝大部分时间,却是在帝国政治中度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彻底崩溃,帝国研究也被严重忽视。21世纪帝国研究再度受到关注,这既有弥补帝国研究不足的学术动因,但更有人类在全球化时代探索新的国际秩序的现实动因。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强大帝国,例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等等。这些帝国持续的时间,长久者多达千年之上,短命者则只有区区十几年。帝国的产生和兴亡既要遵循一般的普遍规律,也有其各自具体的特殊原因。从普遍规律看,国家的军事力量、科技水平、综合国力、政治制度、战略决策、领袖品性、国民素质和地缘政治等,都是影响帝国命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古典史著传统中,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 双峰并立。从著述笔法到现实关怀,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彼此烘托,相映成趣。在希罗多德笔下,曾经的波斯帝国正是目下雅典帝国的先声;在修昔底德笔下,目下的雅典帝国将是一切未来帝国的预演。在希腊世界从自发性的联盟秩序向强制 性的帝国秩序过渡的关键时刻,帝国的政治理论开启的与其说是一场庆祝式狂欢,还不如说是一场悲剧性沉思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九一一”事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美国,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如果说冷战的结束成为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新起点的话,那么“九一一”事件则为美国将这种战略全面付诸实施提供了机遇。“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进行反恐战争的同时,将冷战结束后10年间全球战略探索的成果理性化,开始形成21世纪美国全球称霸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昝慧昉 《东西南北》2012,(10):68-69
在娃哈哈,宗馥莉被称为。公主”,她是“娃哈哈帝国”的“钦定”接班人,帝国2011年的营业额达到678亿元。与父辈相比,公主显然更具“野心”——这种野心,或许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头三十年沉淀下来的那批民企再次蜕变、升级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新帝国主义"或"新帝国"论被视为一种应对冷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政治思潮,是全球化加快推进、世界格局剧烈变动的产物,是帝国主义演变的新形式和新阶段。它将当今世界各国划分为不同类型,并把"失败国家"看做最大的威胁;宣扬美国的强势地位,主张美国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认为传统的手段难以阻止新的威胁,主张采用"新帝国主义"手段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主张采取"双重标准",实施"先发制人"、"单边主义"战略。"霸权稳定论"和"民主和平论"是其两个理论基点。"新帝国主义"不仅适应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需要,而且为冷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继续控制和盘剥广大第三世界、攻击和颠覆社会主义提供了一套理论和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