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摘要]五胡乱华时期,由冀州、并州、豫州、青州等地迁往辽东一带的世家大族及其学者,对北朝汉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一群体在接受慕容氏政权庇护的同时,也加速了以鲜卑为典型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北魏建国之后,这批士族人物又为拓跋氏所留意和重用,参与礼乐、典章制度之建设,推动北魏汉化和儒学复兴。或者说,北魏前期的各项汉化举措,乃是继承慕容氏政权固有国策及其人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鲜卑慕容氏与赵魏士族的结合,客观上是由于西晋末年北方战乱,赵魏士族为躲避战乱而流徙辽西;主观上则由二者的相互需要而促成。赵魏士族需要有一个愿意接纳并能保证其传统地位的势力为依托,慕容氏则需要汉族士族的支持与合作。赵魏士族对慕容氏诸政权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二者的结合对加速慕容部等东北鲜卑的汉化过程,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诸燕经济,传播中原文化都起了重要作用。二者的结合又使一大批文人保留下来,成为其后北魏立国的骨干,甚至影响到北魏改制。  相似文献   
3.
黄帝后裔     
慕容鲜卑起初没有自己的文字,记录任何事情都要依靠口口相传。从这样的传述中,他们知道自己为黄帝的后人。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紫》篇中说:“慕容氏自  相似文献   
4.
吴洋 《今日辽宁》2007,(3):30-32
金步摇饰是辽西慕容鲜卑特有的重要服饰品,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自西亚地区传入中国,公元1至3世纪在燕代地区流传。因迁居辽西的鲜卑慕容部大人莫护跋喜好,得以在3世纪晚期至4世纪早期的大凌河上游一带流行开来,形  相似文献   
5.
慕容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重要的鲜卑部族。它所建立的政权在前燕昌黎时期鉴于特殊的立国形势,与中原汉士族结成政治同盟,而所兼并的东部鲜卑诸部处于政治的底层,与慕容鲜卑本族杂处,统一纳于大单于系统下,构成了特殊的胡汉分治形式,同时完成了第一次的民族扩张与融合。此后慕容氏南下中原并历经亡国和西迁及淝水战后的重建,在政权的不同时期,其民族融合及胡汉分治的形式有较大不同,虽与民族观、华夷观有一定联系,但并非民族观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6.
慕容鲜卑及诸燕是五胡十六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及政权,研究者普遍认为,在其从游牧部族走向创建中原政权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中原模式的嫡长子继承制与传统部落继承制的斗争。但是,这二种继承制度的斗争,其形式表现为并存还是部落继承制仅从观念上影响着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制度本身,嫡长子继承制是否确立?这是澄清慕容氏继承制度的实质性问题,惜前人均未进行探究。文章认为,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制度本身,已经在慕容氏创建中原王朝的过程中确立,只是在后燕末期的国难中被动摇、最终在退据龙城故地后复归,并不能以“始终存在两种继承制度的斗争”来简单地涵盖。  相似文献   
7.
史志 《老年人》2012,(8):37
晋太元八年(383),秦王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分道向南挺进,企图一举灭晋,建立统一的大秦帝国。这年11月,总数仅8万人的晋军与苻坚数十万大军会于淝水,趁秦军调度之时制造混乱,造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晋军取得以少胜多的战果。苻坚率残部返回长安,不久,北燕慕容氏趁机反秦,苻坚派他的儿子苻叡领兵讨伐,以他的得力战将姚苌为司马。不料初战失利,秦军大败,苻叡战死。姚苌派长史赵都至长安请罪,苻坚大怒,杀了赵都。姚苌害怕,逃至渭水北岸的马牧(今陕西兴平县)。  相似文献   
8.
鲜卑生活在中国北方,东起辽东,西至西域,自东汉以来与中原频繁交往,在汉化的同时仍保持了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文章论证了他们早期的民歌所体现的这种民族文化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析鲜卑民歌的文化内涵,以及民歌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并探讨了鲜卑歌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子 《今日辽宁》2007,(3):38-40
慕容皝大怒,突然拔剑斩了这个谋士,环顾左右:“孤方取天下,何降人乎?”慕容皝(huǎng音恍)字元真,第三子也。公元319年,东晋平州刺史崔毖自恃骁勇,组织高句丽、宇文氏和段氏鲜卑,主动犯边,联合攻打塞外的慕容氏鲜卑。  相似文献   
10.
“吾先公以来世奉中国,且华裔理殊,强弱固别,岂能与晋竞乎?何为不和以害吾百姓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