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学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价值观,“文气”说的创作论,“文非一体”的文体论,并针对“文人相轻”提出“审已度人”的文艺批评的态度。从而确定了曹丕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文气说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以气论文的文气说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悠久传统。然而,由于历史的沉积,气论的源头及其向文坛转化、运用的流程已模糊难辨,本文旨在透过依稀的历史帷摹,对气论的产生、与文坛的结合和发展的流程,以及文气说的美学意蕴,进行初步的考论,力图展示这一古老学说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3.
刘欢萍 《殷都学刊》2012,33(4):80-85
长野确《松阴快谈》是日本江户时代诗话,其论评诗文颇有独到之见.其中卷二论文章之学,对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演变、散文本体、创作及鉴赏批评等方面,均有深入而具独创性的见解.发掘其中国文评观,可为当今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同时也可考见中国散文及文论对域外文章学的影响、受容情况.  相似文献   
4.
5.
刘东元2003年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展,从八届国展的作品集上,可以领略他一幅十分精致典雅的小行草作品,细细品读东元的作品时,那秀蕴生动充满文气的作品会深深地打动你。艺术家的被人认可,凭的就是这样不知耗  相似文献   
6.
郑祯玉 《云梦学刊》2008,29(3):93-99
黄国彬《浪鬣的声音》写在夏威夷檀香山威基基(waikiki)海滩,所亲闻目见的洪涛巨浪.为铺垫大洋巨浪的声势,全文五节,前四节分数层翻腾作势,如将军盘马弯弓,故意不发.待到第五节已气盛神足,即拍入正题——太平洋如神驹巨鬣般的伟力、洪音.文势到此,亟力澜翻至最高点,然后戛然而止.古人称此为"题前蓄势":"谋篇之法能以神行者上也.初学未易语此,则当知蓄势之法.行文能蓄势,则神气自足.蓄势在多作翻腾之笔,而翻腾必在题目之前."⑦这样的篇法,重在主题出现前的蓄势,以制造一拍入题的"机会"与"气势".内容绝不能平实,文气更不可局促.因此作者刻意地铺张扬厉,使文势恢宏宽博,文气磅碍澎湃,与太平洋的至尊之势等同.这就是"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③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气论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是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理论使用最广的范畴之一。它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程中,其审美的心理内涵和艺术内涵越来越丰富,它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万物一体观孕育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命精神,甚至构成了以“气”为内在逻辑的审美心理体系,对美学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许家竹 《东岳论丛》2005,26(2):142-147
“养气”说 ,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作家修养的重要学说 ,它以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中的气化谐和论为指导 ,强调生命谐和与审美创造的有机统一。“养气”说的这种生命美学意蕴 ,首先表现在孟子和庄子的美学思想中 ,后代的文论家则从作家养气的生命意义和审美价值、实施途径和具体方法等层面作了大量的阐发。全面而深入地把握“养气”说的生命美学意蕴 ,能够为当代作家修养、文艺生态批评和生命美学建设等提供可资借鉴的文化养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哲学中“气”的内涵既具有物质性 ,又具有精神性。曹丕引入哲学中“气”的精神性内涵论说诗文 ,其“文以气为主”的主张与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主张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曹丕文气的基本内涵是 :文章的创作要以表现作者富有个性的思想情感为主 ,体现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清代散文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文气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气"作为文章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文气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从文章写作角度对"气"的多方面考察。上述三方面,继续展开了我国古典文气之论,使古典文气论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