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对科学技术采取理性、审度、宽容的立场和态度。为推进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种文化相互融合,进而破解斯诺命题,实现科技、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和选择合理的公共政策为其提供内在动力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海伦·斯诺百年诞辰.为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不久前,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在海伦·斯诺生前曾生活学习过的北大校园举办了"海伦·斯诺百年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斯诺的民主抗战思想的内容建构,就是在论述民主抗战的必要性和现 实社会基础的前提下,着重提出了建立抗战的民主政治、建立民主的经济基 础──走“工合”之路这两大内容维度,以便中国在战争中发展民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1975年某天21点16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辆满载着乘客的地铁列车离开白俄罗斯站向前驶去,本来只需间隔14分钟便可到下一站红色布莱斯诺站,然而,14分钟很快过去了,红色布莱斯诺站却始终没有见到这辆列车进站,它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地铁管理人员慌了手脚,急忙将整个地铁的运行中断,并调集有关工作人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斯诺在1960年、1965年和1970年先后三次与毛泽东交谈,主题涵盖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和意识形态等,并通过报道形成广泛的影响力。斯诺对毛泽东的成功采访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斯诺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从质疑真伪到重建信任的过程,并进一步形塑了他厚重的人民观、革命的历史观和独立的价值观;斯诺在观察新中国和采访毛泽东之后作出“粮食困难不是革命的终结”“现代文明的基础正在奠定”“中美关系将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存”以及“中国这个伟大民族在时间空间上达到顶点”等历史预判,表现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洞察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乃是各民族维系生存和友展的真正底蕴,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斯诺是世界文化的优秀传播者,他善于独立思考判断是非,为深入了解中国社会,采访陕北奠定了思想基础。《红星照耀中国》出版,立即轰动了全世界,陆续被译成法、德、俄、意、西班牙、葡、日、蒙等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斯诺及其研究中的问题作了评述:1、介绍中美两国学者研究斯诺的历史和成果;2、评述斯诺研究中国、反映中国的文化活动和业绩以及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3、中国的斯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这些从事文教卫生、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外国专家们,远离自己的祖国和亲人,以一技之长、利用多种方式投身于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血与火的考验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反法西斯正义之歌。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者C.P.斯诺的"两种文化"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日益分裂的担忧,在当今的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中找到了历史的回音与共鸣,其为当今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锲入点。而生态文化显然是弥合"两种文化"的必要桥梁。从现今学者对生态文化蓝图的勾勒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来看,斯诺所谓的"第三文化"有可能就是生态文化的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10.
《东西南北》2013,(16):10-11
斯诺登说:为了信念,我依然挺立;为了许多人的努力,我深深感动。斯诺登以个人之力竞敢挑战霸权.却不被世界容纳接受。上演胜利大逃亡的斯诺登,便一直驻留在莫斯科机场中转区,没有哪个国家肯收留他。就在本刊截稿时,有消息证实,8月1日斯诺登已获得在俄罗斯临时避难许可,为期一年。正式“入境”俄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