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常常说儿女和父母的缘分是30年,从儿女出世到30岁,父母要好好地照顾儿女。这就是她照顾我们的方式。我结婚的时候是去年八月。那天我穿着白色的婚纱,婚宴的时候又换了一件红色的旗袍,旗袍很合身,是丝绒的,上面有鲜艳喜气的花。林桂花说你穿旗袍真好看,看到  相似文献   
2.
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传统服饰以繁冗、宽博为主要特征。可以说中国服装文化属于一元化范畴 ,具有整一性与大同观念 ,使得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而不强调个性效应。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服饰在西方被看作是人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服装造型上强调三维空间效果 ,故有“软雕塑”之称 ,在结构处理上以立体裁剪为本 ,讲究服装的外在轮廓线 ,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西方服饰文化属于多元化的范畴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个性 ,显示个性 ,这些表现是服装的物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中国女装一直与刺绣艺术有着不解之缘,而当代旗袍的设计,更是将乱针绣艺术元素得到充分的应用。本文在对乱针绣艺术及旗袍礼服刺绣装饰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乱针绣艺术元素在旗袍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人生与伴侣》2011,(7):24-24
近期,在各大卫视热播的谍战剧《旗袍》受到观众喜爱,青年演员马苏此次作为《旗袍》中的女主角,除了有众多大腕为其搭戏外,剧组还请来了曾为影星章子怡、张曼玉、巩俐等人打造经典旗袍造型的服装设计师董仲民,为其量身打造上百套华美旗袍。  相似文献   
5.
《伴侣(A版)》2011,(9):3-3
正看过电影《花样年华》的人大概都还记得,张曼玉将30年代的优雅女人演绎得淋漓尽致:薄施粉黛,蛾眉淡扫,轻挽云鬓,略带伤感的迷离眼神,一袭静色修长的旗袍,一把古旧的条藤椅,一杯清茶,一个夏日的午后,听墙上  相似文献   
6.
旗袍是由满族的袍服演变过来,一开始具有浓厚封建色彩,在民国时期加入流行元素和采用国外先进裁剪和加工方式后,成为流行全国的国服。而就是在旗袍的逐渐流行变化的这段时间内,中国服装业初步完成了现代性的转型,而旗袍正是这场转型的完美典范。透过旗袍的流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服装的这场现代性转型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魏守荣 《社区》2010,(16):61-62
从2007年4月上海市古美路街道成立旗袍沙龙之日起,汪薇珏就在这旗袍独特的情调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那就是伴随世博盛会的举行,让旗袍不断在居民生活中表达出社区文化精神内涵,表达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惬意和甜蜜。  相似文献   
8.
虎饰品:虎虎生威的另类童话 过去每年进入腊月,窗外寒风怒吼或白雪皑皑.入夜,儿女们都甜甜地睡了,母亲却在盏盏灯下,穿针引线,忙着为孩子们绣制出一件件春节礼物--虎头鞋、虎头帽,虎形玩具等等,室外虽然寒风刺骨,室内母亲的心却是温暖如春.  相似文献   
9.
沿袭着传统与古典一路走来的旗袍。如同女人一件华丽的心事,难免有些哀怨的色彩。它像旧时期女子的一张船票,埋葬了刹那间私奔的幻想;又如同现代女子的一段艳情。寂寞着忧伤跌跌撞撞地蔓上心头。  相似文献   
10.
赵锐 《金陵瞭望》2007,(12):59-60
[新闻背景]:5月9日,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江苏省作协和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南京作家雪静的长篇小说《旗袍》研讨会在京举行。雪静,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荣获中国第二届女性文学奖入围奖、南京市政府文艺振兴奖、金陵文学奖等,现供职于《青春》杂志社。近年来雪静辛勤笔耕,创作了《梦屋》、《红肚兜》、《半杯红酒》等十余部长篇小说,均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南京作家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