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春秋时期贵族婚礼中的“三月庙见”仪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新生 《东岳论丛》2000,21(4):98-103
春秋时期贵族婚礼中的三月庙见仪式具有确认新妇身份和完成婚姻的意义。在亲迎和成婚之间设置三个月的考查期,目的在于保证新妇所生的子女具有夫方纯正的血统。三月庙见利是在父权制已经确立而原始的两性风俗仍然残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的性质与某些民族曾经流行的“杀首子”风俗和“市新娘”风俗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2.
春秋辞令作为春秋时代人们思想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既包含着时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也蕴含着时人对辞令历史作用的认识。出于对辞令历史价值的思考,他们希望辞令也能够不朽于世。春秋辞令的历史意识主要体现在史书的修撰与历史的学习、以史为鉴、对历史法则的追寻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左传》看春秋时人的生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蓉  白炜 《唐都学刊》2004,20(3):94-97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对于死亡的态度实则展现着人们生存的精神风貌。春秋时代的人们把死亡看作是一种必然,从而无所畏惧。他们勇敢地选择死亡,平静地面对死亡,直至把死亡演绎成一种生命的美丽。(他们的死亡是勇武的,美的,善的,一如他们鲜活的生命。因此他们是真正的死而不朽。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起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止,中国社会风俗发生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而社会风俗之一的色彩民俗的演变则堪称奇异无比,精彩纷呈,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着一则“买椟还珠”的故事: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珠宝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而只将盒子留下。  相似文献   
6.
刘新宁 《领导文萃》2006,(12):158-160
网上有个调查:如果可能,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下面列出了各个国家的各个时代。若从古国中选,我会选择春秋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让我激动,这个时代的人让我敬爱。这个时代,没有人刻意地去倡导什么、呼唤什么,但每个人都自觉地按照道理行事,上至国君,下至百姓,小至一言一行,大至军国大事,莫不如此。宋楚交战,宋襄公“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一定要等敌人排好阵形。站稳脚跟才发起进攻,结果打了败仗。与敌人讲仁义固然可笑,但也不能不说宋襄公的天真维护了军人的荣誉和崇高。楚国攻晋,晋文公重耳令军队退避三舍,说:“当初在楚国时我曾对成…  相似文献   
7.
李武泰 《老年人》2011,(11):17-17
晏子与高缭,生活在春秋时代。晏子官居宰相,高缭则是晏子身边的一个小小的“生活秘书”。  相似文献   
8.
国风 《中国民族》2007,(6):15-19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这是一个既艰辛又痛苦的过程,是无数的代价所换来的。合合分分,分分合合,真是一组血、泪的凝聚体。自春秋时代的夷狄交侵,至战国的混战,而后才有秦汉的统一;自秦汉不断的奋战,再经魏晋南北朝的胡汉竞逐,然后有匈奴、鲜卑、羌、氐、羯的归宗;自隋唐的南北征讨,及五代宋元的长期拼战,才换得突厥、铁勒、高丽、吐蕃、党项、回纥、吐谷浑、契丹、女真及若干蒙古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选贤与能一向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历代的人们都为贤能的被发现或被埋没而或喜或忧。春秋时代伯乐识千里马于槽枥之间,更是引发了唐代大作家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深沉感叹。这叹息是这样久远、悠长,一千多年来不断有人应和着,成了许多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决策探索》2007,(23):61-64
鸡鸣即起 古代的上班下斑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太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因知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