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墙上蒿行》是曹丕诗歌中有名的长篇,但是古人对于此诗题旨的解释却多异说,未有定见;今人注曹丕诗,如余冠英《三曹诗选》等则一致认为此诗系招隐之辞,其说因袭前人谬误,而影响所及,乃成定论。本文分析认为《大墙上蒿行》实际上是一首游宴诗,其主旨不过写年命无常之感、及时行乐之情,与招隐的旨趣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2.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学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价值观,“文气”说的创作论,“文非一体”的文体论,并针对“文人相轻”提出“审已度人”的文艺批评的态度。从而确定了曹丕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论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兼论《怨诗》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由建安时代的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促成,必然因素由建安的时代文化氛围所决定,偶然因素由发生在建安中后期的三组事件引发。五言诗最早的女性视角写作是曹丕与徐干。曹、徐之作,呈现了由男子视角向女性视角转型的过程。传为班婕妤的《怨诗》,也应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建安二十二年(217)以前,曹操对世子曹丕的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曹丕受封为五官中郎将之前,曹操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其进行经学教育,同时任用名士崔琰为其教傅,强化德行教育.在曹丕任五官将期间,曹操先后任用凉茂、邴原等名士为五官将长史,通过他们匡正曹丕,并提高其德政能力;他还通过教令的形式进行这种教育,要求儿子孝慈,不违子道.这两个阶段都呈现出明显的儒学特征.而从世子教育这一角度来看,曹操表现出明显的儒家思想倾向,他并非“阉宦阶级”和法家思想的代表,而是一位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5.
曹丕<典论·论文>一文在文学批评史上无疑有着崇高的地位,而当我们把该文置于汉魏之交的多维语境中去重新解读时,就会发现曹丕对文章的真实看法并非如其在<论文>中所言.其"文气"说的提出也是因循借鉴的成分较大,开创意义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故事网】许多人都熟知,魏武帝曹操和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陈思王曹植,是我国建安文学的创始者。可能许多人还不知道,其中曹丕不仅文章典丽,而且武功精熟。有一次,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共同饮宴。曹丕一向听说  相似文献   
7.
曹丕《典论·论文》的写作时间有建安十六年、太子时期、黄初初年前后三说。分析文献及史实,可以发现它的写作时间应该在太子时期,因其创作与《与吴质书》、《与杨德祖书》关系密切,而《隋书·经籍志》对当时书籍存世的记载对确定该文的创作时间下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史实研究,可以精确地将《典记·论文》创作时间定位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至建安二十三(218)年二月三日之间。  相似文献   
8.
史志 《老年人》2013,(7):37-37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文学名篇,而对曹植为何写《洛神赋》,从来说法不一。有说是写他与曹丕皇后甄氏恋情的,有说写曹植自己哀怨的,有说是受宋玉《神女赋》影响专写女性美艳的。但总的说来,离不开甄氏。甄氏是一位出身豪门而命运悲苦的不幸女子。她是汉末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县)人,父亲甄逸,曾任上蔡县令。甄逸  相似文献   
9.
曹丕《典论·论文》所云“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长期以来被作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新观念予以肯定。本文通过对曹文中“文章”、“不朽”等概念的语义分析 ,指出曹丕的文章不朽观与汉人一脉相承 ,主要重视的是能“成一家之言”的论著而非表达性情的诗赋 ,并无与今人类似的纯文学观念 ,因而也谈不上文学的自觉。当然 ,由于时代的变迁 ,曹丕的文章不朽观对于强化文章价值理论和文章体式多样性的认识 ,对于促进传统文学观念的多元发展 ,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建国 《兰州学刊》2004,(6):303-304,250
《柳赋》应当是曹丕建安二十年三月初在去守孟津的途中走到官渡时所作,当时曹丕与曹植争太子位正处于劣势,《柳赋》反映了他抑郁不得志的心情,王粲、陈琳、繁钦的《柳赋》、应的《杨柳赋》也应作于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