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3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602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的小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繁荣与当时的城市发展市民人口的增长并不同步,而是由梁启超发动的小说界革命所推动的。梁启超的努力适应了当时小说家安身立命的需要,他们自觉响应梁启超,政治小说成为当时小说的核心。梁启超的小说观念适应了士大夫文学观念的需要,他们抛弃了鄙视小说的看法,参与到小说的创作和阅读中来,他们对梁启超的认同,大大扩大了小说的市场,帮助小说繁荣。  相似文献   
2.
文化名人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文化名人在澳门的活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文化名人与文化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文化名人的活动对于本民族价值观念影响深远,对于统治者的思想影响深刻,对于文化价值系统的更新,和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的进程,具有无与伦比的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在其办报实践中无不体现着他的精英受众观念.本文从读者对象、报刊内容、文体文风等方面做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将启蒙作为其诗学主张的核心主题 ,并自觉地将这一主题贯穿于其诗学体系之中。他明确提出诗歌要用当时的新语句来表达新意境 ,诗歌要表现近代世界新兴的社会理想、哲学观念及其自然科学、物质文明 ,宣传当时欧洲先进的精神思想 ,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变革服务。启蒙是梁启超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他诗学的基础 ,是理解他诗学主张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劫后重逢1914年春天,徐致靖和康有为劫后余生,终于在杭州重逢,此时离戊戌年已近16个年头。两人目光一对,康即自称小侄,抢先几步,跪倒在地。徐也跪下,两人抱头痛哭。康说杭州当道朱瑞是袁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集中国现代化变革的先驱者和文化保守主义运动肇基人于一身的复杂人物,与多变的时代一样,其文化思想也几经变迁,他处心积虑几十年探索中西文化问题、传统与现代化问题,给后人提供了极富价值的理论思考。中国文化的前景必然是选择现代化,一方面它将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且毫无条件地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实现创造性的综合与再铸。  相似文献   
7.
8.
【案例】 2005年5月1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到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演讲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顾××向宋楚瑜赠送了一幅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小篆书法《赠梁任父同年》,并当场宣读其中的内容。当念到“瓠离分裂力谁任”的“瓠”字时被卡住了,相当尴尬。顾校长还把向宋楚瑜赠送礼物说成是“捐赠”礼物,引起学生一片嘘声。此事在当时迅速传遍各大中文BBS论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1911年梁启超应林献堂之邀游历台湾。梁启超在台期间发表了一些美化殖民统治的言论,这并非其真情之流露,实为其权宜之计谋,也与其内心"日本情结"和"亚洲主义"思想有一定联系。梁启超离台后仍与台湾士人保持密切联系,这使其在台社会影响延绵不绝、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