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芬兰共和国首都赫尔辛基,地处芬兰湾北岸,三面邻水,静卧在波罗的海怀抱中,创建于1550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如今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座既保留着悠悠古韵,又充满现代化气息:既洋溢着欧洲古城的浪漫情调,又充满了国际化的都市时尚大都市,有"波罗的海明珠"之美誉。魅力首都:古韵悠悠景致宜人漫步赫尔辛基街头,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街道宽阔,景色宜人,目光所及之处,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  相似文献   
2.
正3月22日下午,一场声情并茂的德语课在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德语角"举行,青岛九中的师生们现场授课,纯正的德语发音和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老物件将人们拉回百年前的旧时光。"汽车auto,运输工具Verkehr……"青岛九中的德语老师结合道博展品,给同学、市民和游客们现场讲解。从简单问候语、道别语到融入历史的老物件,德语老师——讲授,人  相似文献   
3.
刘兵 《老人世界》2014,(11):40-40
上半年,我们一行五人到德国学习印刷和包装技术,为期三个月。从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下飞机,沿途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现代化、充满浓郁的商业气息。观其建筑、街道、店铺,反倒有一种历史沧桑感,可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厚重而朴实。  相似文献   
4.
流行世界瞬息万变,究竟在繁闹的都市中有没有一个人能让你在纷乱之中坚持到底?是否擦亮眼睛,你会发现,周围的阿兰·德龙式下巴和汤姆·克鲁斯式鼻子是时尚男人的惟一标准?非也。留个心眼,你会蓦然发觉,周围的人们开始喜欢上了有韵味,有担当的成熟男人。成熟到极致是沧桑,于是看腻了太多奶油小生,人们又开始爱上沧桑。看看娱乐圈的大众情人们,只要够成熟够沧桑的,就有人欢迎有人爱。先知先觉的明星们,早早嗅到了这股新形态男人风,已步入不惑之年的,不再如以往扮年轻,该有多沧桑就让你看到多沧桑,年轻的不够沧桑的,自是蓄上小胡须,换上黑皮肤,…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这是从一处不足15平方米的简易平房里传出的声音,许多人被这首翻唱的《春天里》中朴实无华又略带的沧桑感所触动。视频一经上传网上,就红遍了各大视频网站,目前在人人网、优酷、豆瓣等大网站的论坛被疯狂"分享"。于是,一个新兴的组合也一夜跳入大众的视线,他们就是旭日阳刚。  相似文献   
6.
记忆是诗性与诗学的源头之一,记忆意象在北岛的诗歌中族群化地呈现。其前期诗歌中“记忆”主要和苦难生存的铭记、沧桑感的传达、理想未来的期待互相渗透,承载着历史意识;后期诗歌中的记忆主要是在对亲情乡国的追怀、对母语和本土文化的守望,对个体生存境遇的感伤化展现,充满着文化思考意蕴。北岛诗歌对记忆珍视的自主性与个体性,不仅丰盈了其诗歌的审美,更有高举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和显示诗学建构的自觉意味,对当下的汉语写作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唯一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圣索菲亚大教堂……这些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关键词,都与一个国家紧密相连,她就是土耳其。对于中国人来说,土耳其是那么的遥远,又是那么的神秘,与土耳其有关的一切,似乎都停留在历史的教科书上。今天,土耳其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由中国文化部与土耳其文化旅游部联合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央美术学院和土耳其米玛尔·锡南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老作家孙犁将创作重心转移到散文的写作上。本文主要论述孙犁特殊的人生经历及老年心态对其散文创作的制约与影响。孙犁新时期散文多写回忆,其回忆性散文呈现通过书写个人命运,总结、反思历史的意向。命运感、沧桑感不仅成为孙犁新时期散文最重要的感知意向,也使作家观察社会、思索人生问题的角度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说起我的绘画,可以追溯到拜师学艺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引导我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挺好!没有负担,很纯粹。于是我的桌上开始出现一些木头,石头,烂苹果,干橘子等等奇奇怪怪的东西。而且画完了,东西不舍得扔掉,总拿着把玩!感觉对自己画过的东东西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特别熟悉的感觉,像朋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周立波和他的海派清口,议论已经相当多了。我想用两句诗概括之:“申城艺苑新风景,雅俗竞赞周立波。”并想探讨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突然之间的大红大紫,因为在某些人的口中和笔下,他已经荣登为滑稽艺术的旷世奇才和上海文化的最新代表。专场演出的名字《笑侃三十年》首先给了我们提示。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周立波曾随市场经济的大潮,离开舞台,而今又回到舞台从艺。这一出一进,想必也遭遇过沉浮荣辱,是不是这样一种否泰交替的人生过程,透显了一段小小历史的沧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