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中国泥塑     
【正】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相似文献   
2.
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说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耜的真正用途是认定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发展阶段的关键,考古发掘新证据说明骨耜用来深掘灰坑和柱洞,它与干栏式建筑密不可分。生物学分析表明栽培稻是野生稻的一个亚种,栽培稻内的籼稻和粳稻之分不是亚种间的差别,而是气候生态型的差异;出现籼、粳和普通野稻组合是原始栽培稻的体现。前人夸大了河姆渡文化的稻谷数量,缺乏收割和加工谷物工具也是稻谷作为食物所占比例较小的反映。稻作不是河姆渡文化主要经济形态,定居的前提不一定以农业为主。这些观点动摇了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发展阶段说。  相似文献   
3.
根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早期"彩绘陶"残片,以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彩绘陶"发展情况,对河姆渡"彩绘陶"艺术的图案(图形)、色彩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彩绘陶"艺术进行了对比论述。以"彩绘陶"艺术为载体,对浙江"彩绘陶"区域性文化与我国"大文化、大艺术"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并对我国传统图案(图形)色彩的"五色审美观"及其文化内涵的延伸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在故乡为袁隆平“引路”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新余姚魅力”为主题的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5月26至31日在姚江之滨隆重举行。在此之前获悉主办方将安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一起纵论河姆渡文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史前艺术的解读 ,同时印证于典籍文本和民俗学田野作业 ,本文认为史前时期浙江先民中存在着鸟崇拜。并由此进一步影响到当时的口头叙事活动 ,形成了有关鸟的神话母题。这种母题对后世口头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致使鸟的神话在浙江大地上世代相传 ,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史前艺术的解读,同时印证于典籍文本和民俗学田野作业,本文认为史前时期浙江先民中存在着鸟崇拜。并由此进一步影响到当时的口头叙事活动,形成了有关鸟的神话母题。这种母题对后世口头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致使鸟的神话在浙江大地上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以前,根在河洛,根在中原,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常识性问题。人们在谈论华夏文明起源时都追溯到了三皇五帝,都将中原地区关于上古的传说当成信史。但近代以来,中原文化的根源性却不断受到质疑。这些质疑虽然没有彻底否定中原文化的根源性,但至少使得中原文化的根源性不再显得那么重要、那么突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热逐渐形  相似文献   
8.
姚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典型范例,是长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这里相继产生的河姆渡文化、虞舜文化和严子陵、虞世南、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等文化名人,都是国家级、世界级的。姚江本身构成了一部涌流不息的文化史。  相似文献   
9.
10.
以干栏式木屋为标识的河姆渡稻作文明,不但有其纵向传承而具体表现为四个文化层的叠压,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向外拓展,因而在河姆渡遗址附近,比较密集地分布着30多处属于河姆渡文化范畴之内的史前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的生成与繁荣,既得益于史前时期姚江流域相对优越的生态环境,也因为其生态环境的恶化而趋于衰微。此后,河姆渡人虽未悉数逃离姚江流域,但确实有相当部分迫于生存压力而南迁,甚至渡海越洋而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