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熹视涵泳之法为训诂、章句之外的一种解经之法。这在经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涵泳之法具有推重本文、强调感性和践履的特点。《诗经》以其“吟咏情性”的本质,尤为适合涵泳。《诗集传》中的“情性”观念,与理学的心性论紧密相连;朱嘉以“喜怒中节”为《诗经》的最高境界,这都反映出朱熹的涵泳《诗经》的思想与其“中和新说”的密切关系。考察朱熹对《毛序》由怀疑到否定的过程,也当结合其理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尚味”的阐释观念是在南宋诗人学习“晚唐风味”的背景下凸显出来的,然而对“诗味”的提倡却不能仅从学习晚唐的这一表面现象进行解读.在“尚味”这一阐释观念影响下,诗歌创作和观赏、品读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观点.这一时期理学家提出的一些看法,如“兴”、“活处观诗”、“涵泳”等对诗歌创作和品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说"涵泳"     
涵泳”是宋代理学所铸合的新范畴,既是一种心理表达,又是一种体认方式。它被引进美学领域,成为美学话语,出现话语转换和移位现象。这方面朱熹的贡献尤为突出,他架设了“涵泳”上的理学—美学的通道,他的“去《序》观诗,以诗观诗”论具有美学史的突破意义。“涵泳”最终铸合为审美范畴,体现了宋学的文化特点,在美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熹将理学修养中“涵养须用敬”之涵养移位于诗学研究,提出习诗者要象涵泳经典一样涵泳诗意,将理学本体论与诗学工夫论联系起来。朱熹之诗法观是其理一分殊等理学思想在诗学问题上的反映,后世诗论正是在对朱熹诗法观扬弃的基础上开展了对诗法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引子文章应有令人涵泳玩味的诗意之美,显具厚重的审美质感,如此才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化象入境,使物象或是潜载着浓郁的情感,或是实中蕴虚,蕴蓄丰富内涵。如此便使文章婉转含蓄,令人涵泳不尽、玩味无穷,彰显诗意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吕祖谦是南宋乾淳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历史学家。他不拘门户之见,“泛观广接”各家学问,融汇涵养而成为名噪一时的“吕学”,反映了南宋社会思潮的总趋向,历来颇受重视、影响深远。本文对吕祖谦的学习心理思想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吕祖谦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实用,学习与“主敬”、虚心、立志、笃信和恒心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他还提出了一套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在深思、讲习、学史和日用等方面都有其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8.
涵泳与妙悟--接受主体参与意境创造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涵泳是接受主体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 ,是感知、想象、联想和理解等心理机制交替活跃的综合心理活动 ,涵泳的结果是艺术意境的深层凸显 ;而妙悟则是在涵泳的基础上对接受对象内在意蕴的瞬间洞悉。妙悟的特点是以渐修为基础、富有直觉性和瞬间性。涵泳和妙悟是接受主体参与意境创造的两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古文论研究领域存在着若干需要清理的问题 ,例如因“失语症”的恐惧而引发的“现代转型”问题、现代阐释者究竟能否揭示古文论话语本真含义问题、我们研究古代文论对今天究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 ,以及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对古文论问题进行有效的阐释 ,等等 ,本文即就这些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从审美体验论的角度分析了宋代美学家朱熹美学的体验论思想,认识到:他的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转折点,它既是中国先秦以来“道体论”美学的终结,也是宋代以后“体道论”美学的开始。通过对朱熹审美阅读理论的探索,论述了朱熹主张审美体验论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客体在强度上要反复玩味、沉潜涵泳,在深度上得到“通身在水”“透内皆湿”的程度,方可感知和体验美的存在。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艺术鉴赏和审美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