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35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943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
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系统中 ,冯友兰借助于逻辑方法和柏拉图主义的新实在论思想对程朱的“理”“气”范畴进行改造性的诠释 ,力图给中国哲学重设一个纯形式的本体论基础 ,但这一努力却造成了冯氏“理”本体中人性道德内涵的缺失 ,以及形上与形下两个世界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3.
宋代理学到南宋孝宗、宁宗时期达到极盛 ,但无论从理学道统承传方面还是从社会政治条件方面看 ,孝宗之前的高宗朝实为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理学由北宋时的民间之学发展到南宋时占主导地位的学派 ,活跃于高宗朝的程门弟子对二程学说的极力推展是一重要因素。同时 ,面对激烈的民族矛盾 ,高宗集团选择了主和派的妥协主张 ,并有意识地寻找与这一政策相适应的学术思想作为其理论根据 ,程系理学正是在这一现实政治需要中得到高宗集团的接纳、支持而逐渐繁荣兴盛起来。到孝宗朝 ,朱熹使理学形成庞大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中国古典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徽州社会科学》2006,(9):15-15
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婺源松岩里(今紫阳镇)人。朱熹之父,儒林学者称为“韦斋先生”。他幼有俊才,曾游程门弟子罗从彦门,问河洛之学,其理学思想对朱熹一生有深刻的影响。政和八年(1118年),以上舍登第,授迪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由此举家徙闽成为婺源茶院朱氏入闽始祖。  相似文献   
5.
胡寅(1099-1157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胡寅原系胡安国之兄的儿子,后为胡安国收养.经其父胡安国精心调教,潜心于学.后以北宋宣和进士甲科及第,并步入政坛.从政后临靖康之难,为政主抗金复仇,誓不言和.因投降派秦桧当国擅权,乞致仕,归湖南衡山治学.后复出,绍兴二十七年卒,谥文忠.胡寅的学术著包括<崇正辩>、<读史管见>等,另辑有<斐然集>,均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文献.  相似文献   
6.
《现代交际》2005,(1):28-29
松下公司有句名言,松下公司的产品不是电器,而是人。而办企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做人,我们首先应该从松下企业的人员管理学起。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三史”和“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生境界说,还有融入其中的中西文化观,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思考无不表明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将2005年学术界关于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作一综述,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叙述宋人魏了翁的生平 ,重点考察了他的重要著作《九经要义》的撰述及版本流传 ,并对其作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清初史家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档案意识 ,他们身体力行地从事着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编纂工作 ,为清初史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渗透性很强的学科.自然地理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联系较多,而人文地理学则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结合的较紧.也正因为如此,古人形容某人知识渊博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如果地理教师注意的话,就会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自然地理部分中涉及“地球与地图”的计算总是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