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52篇
社会学   6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屏幕视角梳理影视人类学史,可以建构影视人类学1.0版、2.0版和3.0版的三分模型。最初的电子音像屏幕是电影院银幕,影视人类学作品是在那上面呈现的,这是学术史第一阶段,即影视人类学1.0版,始于20世纪50年代。学术史第二阶段,即影视人类学2.0版,始于70年代,从那时起,电视屏幕逐渐普及,并催生了专业影视人类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立足现在以展望未来,学术史第三阶段即影视人类学3.0版的特征,应该是手机屏幕作为成果呈现载体。影视人类学2.0版和3.0版之间,存在着一个基于电脑的DV阶段,从1995年持续至今。DV阶段可以视为阈限期,它既包含过去的因素,也包含未来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3.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 ,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 ,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安置留地价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实行征地区片综合价。征地区片综合价格是农村征地的完全货币补偿价格。实施区片综合价,意味着必须对其他非货币补偿进行价格折算后从区片综合价里扣除。现实中,很多地方在征收农地时,除货币补偿外,还广泛地实行了留地安置。表面上,留地安置是对农民的实物补偿,但实际上也是变相的货币补偿方式。在实施征地区片综合价后,将面临着以何种价格形式将安置留地这种实物补偿形式从征地区片综合价里扣除的问题,这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本文提出了三种安置留地的价格计算方法,并研究了三种价格形式的区别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提起梁晓声这位曾以锦绣文章予我们心灵震撼和升华的当代著名作家,人们常常想到的是他十几年前奉送给我们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著名小说;津津乐道的是他近几年真诚且“放胆”奉献给读者的《自白》、《梁晓声话题》、《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文集。大多数人只熟识文章华美的梁晓声,而极少有人真正认识“交际场合”中的梁晓声,更少有人对他的口才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变压器行业的生产形势、国内取向硅钢的生产及消费状况,重点研究了废旧变压器"油片"市场的经营及加工制作铁芯的情况,对国内取向硅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雅彬 《国际公关》2023,(7):172-174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21世纪以来的日本家庭片,发现其与20世纪以小津安二郎为代表、充满秩序化的传统日本家庭片相区别,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叙事策略:叙事主题上关注“坍塌”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关系;多采用内聚焦视点表现失依个体的主观感受;叙事结构则更为灵活,使用交织结构、板块结构等强调“坍塌”的时代主题。诸多改变均与日本社会语境形成了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汰渍、碧浪两种不同品牌洗衣粉的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将待洲样品溶液转移至接种有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敏感菌株的培养基上,经培养后测定其抑菌圈的大小,以判断其抑菌能力的强弱.通过对抑菌圈直径的比较和两个均数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汰溃、碧浪两种洗衣粉的押菌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谭鑫培《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断开始,到1920年代末,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电影的萌生期,主要倾向是追求赢利。这一时期论者们认为电影的优点在于逼真,并在电影摄制的实践中学会了一些电影技法。自1930年罗明佑的《故都春梦》上映,至1940年代末,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二时期,政治角力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这一时期成长起一批有成绩的导演与演员,电影的技法被认识得更为清楚,并完成了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过渡。在国难深重的形势下,左翼力量在电影界相当活跃。从1950年代到1976年,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三时期,与话剧拉开距离的电影理论,在民族化浪潮中又向中国戏曲靠拢。而在政治的强势作用下,1930年代文艺,从1950年代初被称为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到最终被批为黑线。1976年至世纪末是中国电影史的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又分为三个小阶段:从1976年到1983年,电影中的虚假现象遭到观众普遍的批评,求艺术手段之新、淡化戏剧性与对民族历程的反思这三点,成为这一阶段电影发展的新的动向。从1984年到1987年,是探索片强劲崛起并迅速退潮的阶段;从1988...  相似文献   
10.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人类学片的拍摄对象都是人类文化,而人类学片的拍摄首先面临的是选题与选材的问题。当前,中国人类学片的选题重点应该是国家分批公布的一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学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功能,因此,我们建议:应该迅速建立中国影视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展览馆、数字博物馆或资料库等,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先进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