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385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283篇
理论方法论   229篇
综合类   2371篇
社会学   337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当前我国网络谣言犯罪刑法治理过程中存在着罪名配置不完善、"情节严重"界定标准不够合理、"公共秩序"界定不严格等问题。针对网络谣言犯罪的特点,建议采取一系列建设性的措施,以此来防止网络谣言犯罪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3.
4.
黄曦瑶 《天府新论》2021,(1):125-133
伴随互联网迅猛发展出现的网络帮助犯罪行为危害性日益凸显,为了规制网络犯罪帮助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当前,该罪在司法适用上呈现案件数量逐年递增、犯罪行为方式类型化、量刑差异较大、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性质认定不一的整体样态,该罪名的司法适用成为一大难题。对该罪名的适用,亟需从进一步研究该罪的性质以及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入手,为司法人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演变,我国的有组织犯罪已呈现企业化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转型的过程与表现,可以发现有如下主要特征:企业化转型主要表现为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和合法企业的有组织犯罪化两种模式;企业化的有组织犯罪在组织形式上表现为利用企业或商业组织进行犯罪;企业化的有组织犯罪外部控制能力更强,社会危害性更大;企业化的有组织犯罪行为更具掩饰性,查处难度增大。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犯罪市场化以及由此所必然导致的犯罪组织化是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转型的根本原因;我国转型期社会环境及制度缺陷是促成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与企业制度的高度相似性为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转型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突破理论思辨的研究范式,将犯罪论体系的研究置于刑事诉讼实务中考察就会发现,由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各诉讼阶段特点和任务的不同,具体的定罪思路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而无论是阶层式犯罪论体系还是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均只设定了一种较为固定的定罪思路,因此,难以完全与刑事诉讼中各个阶段的具体定罪思路相契合。相较而言,基于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平面整合式的特点,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与刑事诉讼中的定罪思路契合度更高。因此,从诉讼实务角度来看,四要件犯罪论体系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仅从字面上来看,“黑客”一词挺酷,颇有些神秘、威武之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些身穿夜行衣,飞檐走壁,武功高强,专闯深宅大院,杀富济贫的侠客义士。这些冷兵器时代的大侠们若是知道几百年后,他们的嫡系子孙——黑客只要一根电话线、一台电脑、一个模块,悠然坐在家中,一手握着鼠标,一手端着茶杯就能入白宫如无人之境,  相似文献   
8.
影视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是当代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影视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当代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要有效预防和控制当代青少年犯罪就必须消除影视文化的"负面效应".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严格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科学制定<影视文化法>,积极加强影视文化的评论,努力形成"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走近测谎仪     
不说谎的人觉得它很神秘,说谎的人觉得它很可怕,这就是神奇的测谎仪。固对不断攀升的犯罪率,善良的人们总是期望借助科学的灵丹妙药,将所有犯罪分子手到擒来。测谎技术的失言者们正在说服人们相信,测试仪就是这种灵丹妙药。那么,测谎仪在未来中国的大行其道,会不会真的有助于司法公正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测谎仪,把测谎世界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