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01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不仅是挂块牌子、换个名称、增加几个编制、多要一点经费,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仲裁效能问题。因此,成都市在推进实体化过程中,特别注意借鉴国内民商事仲裁制度的改革经验,以新的理念武装头脑、改进工作,使仲裁更讲究效益、更富有成果、更理性化、更人情味,为当事人所理解、接受和欢迎,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调整劳动关系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3.
家庭关系的理性化是当前农民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变动方向。以湖南Z村农民家庭生活的经验调查为基础发现,家庭关系的理性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代际关系的交换性、兄弟关系的原子化和夫妻关系的工具化,从本质上体现了家庭生活去伦理化的趋势。市场经济兴起后,工具理性在家庭生活领域的扩张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变动。这些变化事关中国农民的价值和意义世界之变,应成为当前农村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化特有的理性主义问题是韦伯研究问题始终围绕着的一个主题。笔者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整体把握,旨在寻求西方理性主义精神,并最终把握理性主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雨辰 《社会》2019,39(6):187-213
本文承接马克斯·韦伯对于传统中国的观察,在李猛论文的启发下,尝试对近代中国理性化转轨的初生时刻进行个案研究,聚焦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推动的革命性的孔教运动。依托韦伯的若干理论概念,本文认为这一运动起于康氏对自身卡里斯马的自觉,进而对孔子、孔学做了宗教化的再阐释。康氏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宗教改革虽然夭折,但对同时期的庙产兴学运动和稍后的反迷信运动有重要的触发意义。一方面呈现为神秘化,另一方面却是在理性化西方的挑战下应运而生,这使得康氏变教的价值合理化努力难以成功。孔教革命虽然以激进的面目出现,但其意图却是保守性的,即试图在大变局中维持儒士阶层的整全性。理性化转轨的历史使命随后交到了“主义”政党的手中。  相似文献   
6.
焦长权 《社会》2019,39(6):121-148
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国随之进行了公共预算体制改革,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项目制。地方政府的项目支出主要有三种类型:上级专项转移支付、上级非补助性项目支出和本级项目支出。三类项目支出在地方得以汇聚和重组,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基层政府的财政结构。项目制本质上不是对科层制的一种摆脱或超越,而是国家主动对政府科层体系的一次完善和补充,是近代国家政权建设在新时期的延续与拓展。项目制的直接目的是“硬化”预算约束,深层目的是增强政府的回应能力,二者在实践中呈现一定张力,政府治理的理性化和技术化并不必然增强其对公共需求的回应能力,甚至可能形成反向效应。  相似文献   
7.
科层制下运行的人事管理模式主导了工业时代的人事管理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模式日益暴露出弊端,在理论和实践中陷入困境。但是,作为理性化的产物,科层制在我国具有适应性。积极的做法是理性地对待科层制,在借鉴国外批判经验和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确立起完备的科层制,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程序、重构激励机制,从而完善我国科层制下的人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差序格局一种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分层结构和人际关系特质的概念,至今仍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域之一.费孝通先生提出这一概念后,学术界将其与当前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有机契合,考量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特的表征.作为问题域的研究,我们试图从非理性化理性化两个维度,论述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非理性特征,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基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论证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差序格局的理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理想类型方法 ,试图提出并阐明一个观察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视角 :行政规则制定是一个通过特定法律程序而使不同类型知识得到恰当运用 ,为行政规则提供正当性和理性的过程。文章进而归纳出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两种范式 ,即大众参与模式与专家理性模式。文章认为 ,在价值选择领域 ,大众参与具有知识运用上的合理性 ;而在技术领域 ,过多的大众参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政规则正当性 ,但其耗费大量行政资源 ,无助于知识的合理运用。由于行政管制领域基本上是技术性事务 ,在一般情况下 ,专家理性模式应是优先适用的规则制定模式。当然 ,为了防止“专家专制”和偏离公共利益目标的计算 ,大众参与又是一个制约专家权力的机制。涉及中国当前行政规则制定过程 ,由于行政权力的组织和行使依然存在着高度集中化和非职业化的态势 ,本文倾向于首先从行政组织自身“制度 /结构”合理化以及行政专家职业伦理的培养入手 ,在规则制定过程中促进专家理性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大公众参与来增强规则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模式,它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协商民主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体现在:从治理理念上来看,它是理性化治理;从主体参与上来看,它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从治理机制上来看,它是法治化治理。沿着协商民主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中国应该转变国家治理理念,寻求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善治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