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际公关》2012,(1):79-81
艾维·李(1877—193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记者,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艾维·李早年从事新闻工作,后与朋友合办世界首家专门的公关顾问公司,成为现代所有公关公司实质意义上的“鼻祖”。艾维·李的公司成立后,当时许多美国著名的大企业如电话电报公司、洛克菲勒财团等,甚至纽约市长都成了他们的常客。  相似文献   
2.
晚清广州邮政三足鼎立,传统民信局?各国开设的“客邮”和大清邮政并存,但邮政管理统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肇兴于中外交涉频繁?战火连绵的晚清广州电报业,极大地提高了通信效率,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代邮政在广州商民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伴随电报的开设而兴办的电报学堂是广州早期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广州近代邮政电报的开设情况及其特点,有利于较为全面地了解近代邮政电报的兴办对晚清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开今天的北京市地图,从天安门前往西统称为西长安街。然而,在1950年出版的北京市地图中,西长安街仅仅指的是府右街南口至西单十字路口。现在,东  相似文献   
4.
中法战争前后边防吃紧,各省使用电报传递文报的需求大增,出现了中国近代电报业创办的高峰。战事的需要,促成了西南地区创办电报业繁荣景象的涌现。战后中越边界开办商务,架设了西南地区的国际电报线,客观上推进了西南地区的边防建设和商务发展。中法战争期间电报线的架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西南这一长期的边缘地区演变成为前沿发展地带,客观上推进了这一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抵制英国、丹麦、美国等列强对我国电信主权的侵略,维护国家利益,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州马尾开办了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在1876年4月至1877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培养了140多名电报人才。该校培养的电信人才,不仅在福建、天津、台湾等地的电报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了天津、南京、上海、台湾等地电报学堂的创建工作,并培养了一批后继电信人才,为我国的电信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电报事业开创人之一的郑观应,在清末电报保密制度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他重视电报安全保密问题,提出了"约定暗号"的方案,奠定了中国电报保密制度建设的良好前提与基础,也为日后电报保密制度的建设做了认识上的准备。二是修订的《电报新编》获得了广泛应用,这不但证明了时人电报保密意识的增强,更反映了电报界对他的信任。三是提倡加强战争电报保密工作,主张对泄密渎职电报局员工军法从事。此外,他在中法、中日战争中建言献策,表明了其对国际法的通晓与远见卓识,这对日后电报保密规章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文学界,欧内斯特.海明威及其有名的海明威风格即电报式风格,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与他在创作中坚持冰山原则是分不开的。冰山理论体现了海明威的艺术创作论,体现了一种省略主观表现和隐藏思想主题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形成了海明威小说含蓄简约、质朴练达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电报潮流的兴起,电报知识首先成为近代中国报刊传播介绍的内容,电报新闻成为近代报道的重要信息。上海至欧洲海底电报线的修通,催生了近代中国新闻通讯业。《字林西报》和《申报》等近代报刊的电传新闻揭开近代中国新闻电讯时代序幕,推动近代中文报纸发行号外,极大提高了新闻时效和新闻业务水平。新闻界为争取新闻电报减价进行了持续不懈的斗争,促使近代中国新闻业迈入新闻电讯时代。晚清电报的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在中国近代化的转型中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9.
移动着生活     
《阅读与作文》2009,(2):45-45
一个世纪前,最快的通信方式莫过于电报。而如今,电报已被电话所取代。如果认为当前的无线通信已经足够发达,那么请做好心理准备,下列6项移动应用的历史意义毫不逊色于“电话取代电报”。  相似文献   
10.
王栋  贺中 《青岛画报》2011,(6):94-95
胶澳德意志皇家邮局旧址如今已被改造成青岛邮电博物馆,全面展示了青岛的邮电历史。安徽路5号,那座带有德国北部哥特式风格的老建筑,承载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1898年的罗达利洋行,到1901年的胶澳德意志皇家邮局,到如今的青岛邮电博物馆,在历史长河中,它巍然耸立,述说着一段段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