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乐仁 《晚晴》2020,(4):60-60
当城市霓虹闪烁,庚子的钟声敲响,无情的病魔让你和家人天各一方,你不顾多想,也无需商量,毅然出征前线抢夺生命的祈望。当新冠病魔肆虐,集结的号令吹响,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你无穷的力量,你坚定信念,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2.
阿嵯耶观音造像最早出现于《南诏图传》中.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一直都盛行着观音化身说,《南诏图传》重点描述的就是阿嵯耶观音化为梵僧宣扬佛法,其形象在图卷中频繁出现,借以烘托其神圣的地位.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地位最为尊贵,同样也是最受百姓敬仰的神祇,其造像身姿纤细、头饰高耸、发型精致的艺术特征,皆与唐宋两代的观音造像有所差异,颇具云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4.
山西寿阳羊头寨观音庙以绘塑结合的方式,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展示了一部完整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主要内容。该庙中的壁画虽然时代较晚、风格也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特点,但在其场景取舍时所表现出的重“人祸”轻“天灾”的特点应与清代晋商在商业活动中遭遇的困境有关,是观音信仰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结合的表现,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作为中国民间宗教的观音信仰,在这种信仰体系中,印度佛教被中国汉族地区的本土文化改造,成为了一种以中国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民间观音信仰.这种民间信仰具有信仰历史悠久、信仰具有功利性、具有"女神崇拜"的特点、儒释道充分交融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群善良美丽的湘西少女形象,其原型竟是在中国民间普受崇拜的观音.通过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沈从文家乡湘西地区长期以来盛行着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观音信仰.这一信仰对沈从文的美学趣味、思想情怀和人文理想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并影响到其小说艺术处理.与此同时,作家对观音信仰的理性认知态度,对湘西少女命运那悖离了"大团圆"审美心理文化的真实描写和处置,体现了他对民间观音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刘星 《社科纵横》2013,(6):79-82
高亭乡位于湘南地区南端,该乡观音信仰具有四个特点:即以崇拜观音为主和以祈福消灾为目的;传统性与普遍性;淳朴性与独立性以及松散性的特点。展示出观音信仰在该乡独特的社会功能——对主流社会的非功能性、实现人际交往功能以及提供心理慰藉功能。观音信仰如同当地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润滑油,使社会运转得更顺畅,让社会更和谐。  相似文献   
8.
包洪新 《社区》2013,(7):15
行走在宽阔、平坦的观音山新城大道上,拔地而起的商务办公楼、宾馆、酒店、别墅等在阳光映衬下分外夺目;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百花齐放的新市民集中居住区也更是吸引人们的眼球。观音山新城之所以有如此独特的魅力,主要是因为江苏省南通市观音山新城党工委以"心连新"工作法为抓手,使党组织释放出了最大的活力。组织网络"连新"观音山新城党工委在辖区建立了以"民事调解、家政、维修服务、法律咨  相似文献   
9.
普陀山南海观音源自古印度南滨海,经由斯里兰卡等南海诸国传入.南海观音在民间被普遍视为"慈航普渡"、"救苦救难"的海上保护神,其形成与航海关系密切.由于普陀山具备了对外交流的地域与人文优势,故南海观音在魏晋之际已有流布迹象,并于南朝萧梁时期成形.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向来具有兼收并蓄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外来文化传入,经过中华本土文化改造、吸收、发展,最终融入中华文化的事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是与传统信仰相连续的宗教精神的反映。这不仅是出自宗族、家庭繁衍的需要,而且亦是儒家思想、学说的抬头和社会安宁的反映。而《观音经》和《孝经》的相互吸收、融合,已达于默契的阶段,深入到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的地步,影响着世间的男男女女,新时期出现的强烈生育欲望、在《观音经》和观音菩萨的权威和神通下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