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38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合花”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是以现代传媒为基础的,现代传媒对"口语词"和"书面词"的统一,是现代报刊媒体通过语言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民族文化中的平民化精神,一种现代社会变革和文化震动联系在一起的平民意识.同时,现代报刊也以白话语言为人们重塑了一个民族国家的梦想.但是,现代传媒带来的汉语审美力量的削弱,引发汉语艺术张力大倒退的现象,同样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某人在购买甲壳虫汽车的时候,不只是购买了一个代步工具,同时也购进了一种风靡于中产阶级、备受世人追捧的生活方式;某女人在使用CD唇膏的时候,她会想象着,借此自己就会真的拥有高贵典雅的笑容,而那是社会上层女性才配具有的。 奢侈品在这个时代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而具有物质形式的商品中则附属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态度和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4.
短篇小说是林纾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纾接受了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积极影响,以古雅的形式摹写社会、刻画人物,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了中下层社会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余昌谷  江飞 《江淮论坛》2004,1(6):113-116
鲁彦周拥抱时代,感知时代,短篇小说创作是他追踪时代的艺术足迹。“文革”以前,其主题是“歌颂”,“文革”以后则转向带有“反思性的批判”了;进入80年代以来,他更注重对时代生活和社会人生的理性审视,更注重主体选择和审美升华,因而也就能做出对时代的形而上精神实质的把握和表现。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堪称一绝,在叙事上独具特色。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不同,莫泊桑喜欢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他笔下的叙述者"我"并非都是全知全能,大部分叙述者权利有限。更为独特的是,他在这类作品中首创的叙述分层的手法,使得人物成一种对话关系。他对叙述者权利的限制使得作品意义留有空白。叙述语调的中立要求读者积极参与作品意义的建构,这极大增强了短篇小说的可读性,也使他的作品带有现代主义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麦琪的礼物》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歌颂爱情的优美的短篇小说,它的情节并不复杂,然其写法新颖独到,构思精巧,悬念叠生,耐人寻味。笔者掩卷沉思,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强调白话的实用意义到关注白话的美学品格,从工具层面的思想传输,到本体层面的价值呈现,五四小说语言的变革不再是被动选择,正逐步向语言的本质靠近,从而直接亲近了时代,亲近了大众,亲近了生活的原生态感受.五四小说开创了从工具性到本体性的新的语言之道,但也存在误区.这一历史进程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深入考察不仅是论题的需要,对于今天再造文学语言的诗性辉煌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在国民启蒙的社会语境中,传统的官方纸媒开启了近代转轨的步伐。以《北洋官报》为中心的考察可见,通过变革报章书写文体(白话代文言)、创新编印式样等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民众的阅读感受,也可有效弥补传统官媒"民众在场"的缺位。同时,这种变革为近代讯息传播和公共舆论构建奠定了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效应方面,在《北洋官报》的示范导引下,各地积极选派专员进行白话演讲、设立民众阅报机构,购置报章供民众阅读,甚至躬亲实践,创办白话报刊等。这样,报刊媒介既扩大了知识传播的限界,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与基层民众的距离,有效地实现了社会动员和民众启蒙。由此可见,从民众主位视角切入,窥探传统官报的白话风格转型,确为报刊传播史研究的可取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杨樾小传     
《学术研究》2012,(3):1
杨樾,又名杨越,笔名方生、杨浩泉、于燕郊等,1918年4月15日出生于广东潮安。早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在《反侵略》周刊发表短篇小说《太平洋之战》,抗战结束后,1945-1946年在汕头创办《建国日报》,任总编辑兼文艺副刊《国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