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轨道车辆的轻量化问题,以某地铁车辆牵引变流器铝合金柜体为开发原型,首先开展柜体缩比件的研制,利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柜体缩比件的强度和抗振动冲击性能,利用防护试验和电磁兼容试验获得柜体缩比件的防护性能和电磁兼容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复合材料柜体的研制,采用纵向主承载隔板与外框一体成型方案和真空灌注工艺制作柜体框架,采用RTM工艺制作柜门。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柜体较铝合金柜体减重30%,可以满足地铁车辆牵引变流器的技术要求。地铁车辆牵引变流器的复合材料柜体研制,为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工程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3.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聚合物科学系、聚合物工程系、功能材料系、碳及复合材料系、金属表面工程系、分析评价中心和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中心七部分组成。共有教职员工16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43人,博士生导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45人。聚合物科学与工程是学院教学与科研的传统强项,高分子材料学科(属材料学)为全国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布改善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粘贴碳纤维布后,梁的抗弯承载力、裂缝形态、挠度、延性等性能以及破坏形态的变化情况,并且总结了影响碳纤维布加固效果的各种因素,为碳纤维布加固补强建筑结构的施工与检验提供方法、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加固修补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技术,由于具有极好的强度、刚度和耐腐蚀性,而且施工简单、安全可靠,在桥梁结构修复加固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碳纤维材料的基本特性,针对碳纤维材料在桥梁加固中的工艺流程及施工要求进行探讨,并提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预防的几点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个计算雷达反射电场的传输矩阵方法。把碳纤维多向铺层板相邻层间的分界面两侧的电场用一个简洁的矩阵表示,并将相应的矩阵串接起来,可以方便地处理任意层数和任意纤维取向的反射问题。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反射率随入射电场的极化变化很小,说明不同铺层互相补偿了各向异性,可使碳纤维部件的场计算问题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7.
对配筋相同的9块碳纤维布加固的RC双向板和1块同规格的对比板进行了抗弯试验,试验板采用四点加载、简支支承。依据试验板的实际破坏形态模拟出三种塑性铰线破坏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实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且偏于安全,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模糊聚类和模糊模式识别相结合的识别方法应用于具有多模糊特征变量的复合材料高温机械性能的识别中。对给定特征的复合材料进行模糊分类,建立群体模式。通过模糊模式识别在模式库中对检验样本进行匹配,实现对未知材料的聚类识别。结果表明:对于多因子相关的复合材料性能,两种方法的结合是有效可行的,可以满足经济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小碳纤维丝束在织造时与综丝眼摩擦产生的损伤,课题组提出了在综丝眼内镀有色金属铜的方法。先计算出开口过程中碳纤维丝束与综丝眼摩擦的动程,选取部分动程进行损伤分析,利用体积单元法对碳纤维丝束建立简化模型并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对该模型进行拉伸仿真分析;然后进行碳纤维丝束的拉伸实验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比,验证了丝束模型的正确性。课题组利用渐进损伤模型分析了碳纤维丝束与不同金属材料摩擦时的损伤情况,表明镀铜后的综丝眼与碳纤维丝束的摩擦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对聚中性红薄膜修饰电极的研制、表征及其广泛的分析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在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